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核心,就是确立学术本位的价值,促进学术自由。就学校内部管理制度而言,这主要是使教授拥有学术权力,通过学术内行的民主管理,即俗称的“教授治学”制度来实现的。
近日,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尚未“满月”的教授委员会已协助该院院长作出了两个与学院发展密切相关的决定,充分发挥了“智囊团”的作用。而在今年伊始,由16名正教授组成的教授委员会则现身苏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联系到近年来从南到北众多高校风起云涌的“聘任制”改革,人们不禁对“教授治学”的话题越发关注起来。
事实上,被有关媒体称作“新型决策团体”的教授委员会并不完全新鲜,早在2000年5月,一场静悄悄的改革就在东北师范大学进行了。该校在学院和系一级成立教授委员会,学院(系)实行教授委员会决策基础上的院长(系主任)负责制,开始实践“党委领导,行政负责,教授治学”的管理体制。
有专家认为,“教授治校”目前可能还为时过早,但“教授治学”,也就是学术自主,已经到了浮出水面的时候。
有效调动教师积极性
“教授治学”话题的浮出水面,使人们对攻下高校体制改革这一坚硬“堡垒”充满期待,也引起了不少专家学者的探讨。而北京大学在去年人事制度改革方案提出的教师招聘和晋升中引入“教授会评议制”,更被人们评价为走“商议性民主”路线、真正有创新价值的措施。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认为,当前我国高校管理中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就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官本位”的价值和行政本位的特征,模糊了高等学校这一组织特定的功能和目标。东北师大的实践表明,“教授治学”制度有效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
避免学科建设因人而变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发展的龙头和基础,那么谁在学科建设上最有发言权呢?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李大潜教授提出,不论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都应该是在教学和科研一线的学者更了解学科的发展规律和特性。学科建设还是应该更多地参考教授们的意见,而行政管理部门更多地是起宏观调控和质量监控的作用。
“学科建设的问题,关键是教授委员会的学科结构问题。”在教授委员会和学科建设的关系上,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则提醒说,“大学里往往是谁掌握学术权力,谁的学科就能够发展。教授委员会的建立,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但是教授委员会的组成应该考虑不同学科背景的人。”
建立三权分工制衡
“一个没有确立学术价值,教授不拥有学术权力的大学,不可能是现代意义的大学,与‘世界一流’更是无缘。”杨东平一再强调,由于高等学校已经成为一个规模巨大、与社会密切联系、具有多种功能的复杂系统,学校的治理不是单纯靠教授群体可以实现的,需要建立起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三者的分工和平衡。
“教授委员会的管理问题,关键是制定一个游戏规则。即管理什么和如何管理的问题,有效管理在管理学上有许多内容,是完全适用于教授委员会的。”
上海教科院高教所副所长晏开利则提出:要搞好教授“治学”,关键在于教授是否有兴趣以及有热情投入到治学或者治教中,委员会的成员也必须是多学科的。另外,还必须有一套完整的程序保障,否则教授委员会也有可能造成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
相关链接
●东北师大教授委员会主要由二级学科的学科带头人组成,其任期为三年,院(系)党总支书记为教授委员会成员,一般由院长(系主任)担任主任委员。
教授委员会成为决定院(系)发展规划和教学科研组织形式,决定学科建设、专业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职称评定、教师聘任以及自主支配经费使用的决策机构。
●耶鲁大学最重要的管理特色是教授治校,这一特色对美国高等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建校初期,经过三代校长的努力,耶鲁逐渐形成了董事会不具体参与校务管理、而由教授会治校的法规。在当时的美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普林斯顿董事掌权、哈佛校长当家、耶鲁教授做主”。由于教授有职有权,他们对学生的利益特别关心,对学院的名气尤为重视,对教学质量要求也非常严格。
●“教授治学”是香港科技大学的一项重要的学术管理制度。比如说聘请教授,如果经济系出现一个空缺,在香港旧的高教体制下,都是人事部门发广告,人事部门跟应聘的人面试,教授可能只是在最后一个环节参与一下。香港科大则完全按照“教授治学”的标准来操作,应聘的人面试直接跟经济系由教授组成的“招聘委员会”打交道,每个委员打分,根据打分结果,如果面试成功的话,再把他请来“试讲”,不是讲课,而是讲论文,全系的教授都可以投票。
专家声音
“教授委员会”体现了专家治学的办学思想。大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只有发挥主体的作用,才能把专业办好。它的建立不仅真正体现了学校权力重心的下移,而且体现了尊重人才、以教师为本的人文思想,是管理观念的根本改变。
——东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院长张绍杰
破除“官本位”,确立学术本位的制度建设,一看学术权力是否在教授手中;另一个重要判据,是看学校的各项利益——职称评定、奖金或岗位津贴、住房、学术成果奖励等——是向行政干部还是向第一线的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倾斜。在大致相同的社会环境中,不同高校的学术表现迥异,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在于此。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
教授能否治学的关键是什么样的教授来治学,必须是有理想有热情有思想的教授来治学;教授委员会产生的程序和对教授委员会工作的监督与评价必须科学。
——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
从高校来看,教育和学术研究都有自己的规律,教授在教学科研领域摸爬滚打多年,对教学和科研的发展规律了解得相对要更多一些,而且经常出去交流会相对更多地了解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用他们的智慧来参与学校的管理会更符合规律。
——上海教科院高教所副所长晏开利
摘自http://www.qianlong.com/ 200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