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刘小雨:春夏之交 养颜如玉

来源:新民晚报   时间:2010-05-31  浏览:
  春夏之交,草木际天,芬芳竞艳。这个时节天气忽冷忽热,阴晴风雨无常,使人容易感到情绪紧张、烦闷不舒,加之季节性过敏和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各类皮肤疾病也纷至沓来,很多人的皮肤,尤其是面部,麻烦不断,令人痛苦不堪。因此这个时期,皮肤保养尤为重要。此时易发的皮肤病主要有痤疮、黄褐斑、风疹、湿疹、荨麻疹、真菌性皮肤病等。
  中医理论认为,皮肤主要与“肝”、“肺”最为密切。
  “肺”总司全身皮肤:中医将体表皮肤、粘膜及其附属器官(如毛发、汗腺)等总称为“皮毛”,是人体抵御外邪入侵的重要屏障,具有分泌汗液、防御外邪等功能。《黄帝内经》中就已明确“肺主皮毛”的关系,凡是皮肤相关的“表面”问题,均离不开肺的调控。另外,“肺”脏娇嫩,尤其是一些体质较弱的中老年人,免疫力低下,春夏之交也是过敏性呼吸道病症高发季节,因此应该特别注意养“肺”。
  “肝”可调周身肤色:“肝”为女子先天,肝主“藏血”,能条达气机,与肤质、肤色的内在调理关系最为重要。若“肝”之功能正常,则气机畅达,血量调节充分,气血津液得以通过经络输送周身,荣养肌肤,则皮肤红润,毛发润泽,筋膜柔滑,眉目有神,反之则周身气血不合和,肤色泛青、郁滞成斑或者暗沉失荣,导致黄褐斑、雀斑等“斑、点(痘)、色”问题。春夏之交,大多数皮肤病同时伴有皮肤瘙痒症状,中医称为“风痒”,也是受“肝”的调控。因此在临床上运用治“肝”法调理肤色及治疗多种皮肤瘙痒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所以在皮肤护理与美容中特别应当注重调肝。
  春夏之交,养颜护肤建议针对肝与肺进行调理。比较轻的皮肤问题,可以通过调整起居、锻炼、饮食、药膳改善,再配合药茶,既可增强体质,又能照顾“面子”。药茶可以采用一些花草类的中草药,质轻性薄,容易外达肌肤,有时反倒比汤药效果更佳,可以以轻制重,出奇制胜。
  几种功效显著的养肝肺的时令果蔬,当然可成为养颜的主角,如梨、杏、萝卜、胡萝卜、银耳、荸荠、枇杷等,此类果蔬,除了皮质粗糙的荸荠之外,其余最好连皮一起食用,以达到取类比象、引食入径的目的。在此,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可作为护肤养颜的药茶经常服用。
  百合——洁白娇艳,养肺清心
  百合洁白娇艳,味甘,性微寒平,归心、肺经,其花、鳞状茎均可入药,可以清火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健脾和胃。百合鲜品富含黏液质及维生素,特别有益于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实为养颜美容之佳品。但应注意:脾胃虚寒者忌食百合。
  桑叶——蚕丝之源,柔肤美眸
  桑叶味甘气寒性无毒,归肺、肝经,自古以来就是护肤美容、煎汤沐洗之天然护肤圣品。桑叶含有丰富的黄酮化合物、氨基酸、胡萝卜素、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以及多种生理活性物质,能促进皮肤血液循环,解除疲劳,尤其对脸部痤疮、黄褐斑有良好疗效。主要用法为:每日15克,沸水泡茶。特别是经霜之后的桑叶,解表且不伤里,护肤而不脱脂,对于皮肤粗糙者还可润肤除燥。
  蔷薇——淡雅清香,养血和血
  蔷薇花味甘温、酸、性凉,香味浓郁,色泽温润,入脾、肺、大肠经。蔷薇花茶的泡制很简单,蔷薇花三到五朵(鲜品),或者茶包,置入杯中,再将沸水倒入,待蔷薇花瓣泡开、色变、香味溢出即可。在暑气初袭时,用蔷薇花与粳米,或者绿豆等加冰糖或者蜂蜜煮粥服用,特别适合消暑清心,养血美肤。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蔷薇花主要含黄芪甙、挥发油,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难怪对于颜面痤疮、皮炎等亦多有效验了。
  杏仁——清肺润肠,润泽肌肤
  杏仁苦,温,有小毒,入肺、大肠经。擅长止咳平喘,润肠通便,驱风散寒,具有润泽肌肤、通利血络、美白等美容功效。杏仁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维生素A等,能促进皮肤微循环,抗肌肤氧化,抑制色斑的生成,使肌肤红润光泽,还能涵养毛发。内服外用都具有明显的效果,自古以来就是养颜润肤的主药。尤其对于受皮肤干燥、脱皮、色斑沉积等颜面困扰的女性,适量食用杏仁,能有效减少面部痤疮的发生,并能改善痤疮瘢痕,去皱滑肤。因苦杏仁有小毒,注意适量服用,阴虚咳嗽及大便溏泄者忌服。
  枇杷(叶)——远离“痘”争,气血通畅
  枇杷叶味甘,平,归肺、胃经,对面部及周身皮疹、痤疮、酒糟鼻等均有不凡的功效。枇杷叶洗浴更是让人感觉气血通畅。用时放入布袋内,泡于浴缸中,人在其中盆浴可使肌肤光滑柔嫩,还有消除痱子、斑疹等皮肤炎症的作用,是不可多得的护肤妙药。
常年为过敏性皮疹烦扰、久经“痘”争一族,可家中常备养肝肺的妙药,桑叶、枇杷叶、玫瑰花,以上或单用,或合用,沸水泡,代茶饮,皮肤自会风平浪静,颜面“繁荣”,和颜悦色。
  (作者系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中医科副教授)
  2010年05月31日  《新民晚报》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