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11连跳”事件凸显了沿袭至今的经济增长模式与新生代劳动者之间的格格不入,以及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中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期待一系列新措施能顺利推进,逐步替代“打工仔经济”模式
昨天凌晨,惨剧再次发生,又一名富士康员工跳楼自杀。至此,不到半年里,已经“11连跳”,9死2伤。残酷的事实,拷问着我们长期以来的“打工仔经济”模式。
富士康是“打工仔经济”模式的一个缩影
富士康是世界上最大的代工企业。所谓“代工”,就是为跨国大企业打工,按人家的设计用人家的技术制造产品,然后贴上人家的国际知名品牌,自己赚点加工费。富士康在全中国20个城市设厂,总雇员人数约80万,员工数以每年数万的速度增加。新招进的员工,被随机分配到宿舍中,经过简单培训后上岗,他们像是“被植入了电脑芯片”,每天按照指定的程序,到固定的地方上班、吃饭、睡觉。工厂24小时开工,基层员工分两班轮作,每天干11个小时。但人毕竟不是机器,每天机械地重复做同一件事情,就可能导致部分意志薄弱个体不能承受,如果再遇到生活、家庭、个人感情、工作环境等外在因素刺激,难免有过激行为。
富士康是中国“打工仔经济”模式的一个缩影。“11连跳”的背后,一方面是代工领域的过度竞争造成毛利不断下滑,富士康必须把机器开得更快,雇佣更多更廉价劳动力并通过延长劳动时间获取利润;另一方面却是廉价劳动力虽然依然存在,但“90后”的新生代打工者的心理和生理状况已经不同于上一代——他们相对娇嫩,但有着更多更高的向往和追求,他们更加自信,但实质脆弱,他们非常需要沟通交流彼此抚慰扶助,却常常得不到机会。这要求富士康们改变简单的半军事化的管理方式,实行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提高员工待遇包括精神待遇——这样做,会牺牲部分效率和利润,但不做,被牺牲的是一个个年轻的生命。
富士康“11连跳”事件凸显了沿袭至今的经济增长模式与新生代劳动者之间的格格不入,以及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中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大量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相应的社会管理机制却未能及时配套,打工者的社会权益、工作权益和生活权益难以保障。而且,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特点、情感诉求及实际心态,我们此前关注得太少了!以致事情发生后,诸多所谓评论,对自杀者的心病只是复述心理学教科书的某些段落,泛泛而说,完全没有把握是否说到了点子上。就像我们常说要关心农民工,但关心到点子上了吗?不关注心理问题是谈不上“关心”的。现在迫切需要有人来做细致深入的个案收集和研究,再在积累的基础上找出新生代农民工共性的心理特点,为有针对性的有效“关心”提供依据。
如果不尽快着手做这些事,富士康以及类似企业难免还会发生年轻人草草了结生命的悲剧。
“打工仔经济”模式不可持续也不应持续
中国被称作“世界工厂”。很多时候,很多人在说这个新名词的时候心中不免暗自得意。但富士康“11连跳”事件,应该使人警醒了!定位于全球产业链最底端,靠大量消耗资源、损害环境,靠牺牲劳动者的健康、幸福乃至生命的“打工仔经济”模式,从经济和环保的角度看,很难持续;从社会和人道的角度看,则不能允许持续下去。
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没有自己的国际品牌和国际营销渠道,是中国诸多企业不得不采取“打工仔经济”模式的原因。结果,“中国制造”为全世界贡献了物美价廉的产品,而留给自己的,却是工人长期不曾改善的工资福利待遇和国内日渐严重的环境、资源问题。同样不幸的是,任劳任怨的“打工仔经济”模式制造的中国产品,在国外并得不到尊重,甚至对中国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现在,多年来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靠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形成的“低价竞争策略”,已经难以为继,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迫在眉睫。从一些成功的实例可以看到,那些能够在本土市场和国际市场与跨国大公司产品一较高低的企业,无不着力培育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品牌。“中国制造”必须不断“蜕变”,变为“中国创造”,创立“中国品牌”、“中国标准”。
中国政府已经对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转型做出全面部署,各地也已开始积极为之努力。我们期待一系列新措施能顺利推进,逐步替代“打工仔经济”模式。
(作者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