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股市继续大跌190多点,创造了连续14个月以来单日跌幅之最。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趋缓、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宏观政策和经济基本面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背景下,是什么原因造成股市连续一个月的暴跌呢?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恐怕与近期股市新股发行快速扩容和再融资规模急速扩大有直接关系。
今年股市进入7月以来,一方面新股发行提速,中小板新股每周批量发行,大盘股更是跃跃欲试,除已发行的中国建筑、光大证券外,近期中冶融资规模将达168亿元,若加上中国北车计划融资64亿元,这两只大盘股近期就将从A股市场上“抽血”超过230亿元。另一方面,再融资的步伐加快,规模急剧扩大,继浦发、招行提出百亿元的巨额再融资计划后,万科A接着抛出112亿元公开增发方案。中国银行也不甘示弱,表示正研究几种补充资本金的大规模融资方式。截至目前,两市共有40家涉及房地产业务的公司提出了再融资方案,合计金额超过690亿元。今年以来,14家上市银行中已有11家提出了次级债发行计划,发债计划达到数千亿元;其中中行一家就提出1200亿元的次级债发行计划。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规模的新股发行和巨额再融资对市场资金面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从目前A股成交规模来看,近期日均交易已萎缩到2000亿元左右,始终难以放大。可以预期,如果不顾市场的承受能力,在市场刚刚回暖,投资者信心刚刚恢复的敏感时刻,无节制地、大规模发行新股和再融资,将严重打击投资者信心,严重破坏股市的“生态平衡”,其结果是再次形成了“一级市场圈钱千亿,二级市场市值损失万亿”的恶性循环,辛辛苦苦恢复起来的股市投资功能和融资功能将面临再次丧失的危险。
投资功能是股市基本功能,股市没有了投资功能,吸引不了投资者的广泛参与,就会失去融资功能。长期以来,我们颠倒了投资、融资功能的因果关系,过分强调股市的融资功能,轻视或者说忽略了股市投资功能的培育。主要表现在对投资者权益考虑不周和保护不力,表现在对侵犯中小投资者利益的黑庄、大机构和不负责任的上市公司的监管打击不力,而中小投资者往往成为被指责和被教育的对象,其结果是,投资者损失惨重,信心和热情一次又一次地被伤害,长此以往,远离股市就会成为他们必然的选择。
客观上看,上市公司再融资是十分正常的事,但不顾及眼下弱势市场的承受力而“狮子大开口”,把股市当成了自家“提款机”,这种现象就令人担忧了。上市公司和股东,是水和船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经济企稳回暖的过程中,股市投资、融资功能恢复来之不易。上市公司要珍视这样的环境,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决不能做短视的“杀鸡取卵”之事。
针对目前股市不稳的现状,管理层应该迅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控制新股发行的速度、规模、节奏和市盈率,严格审查和控制再融资;大规模迅速批准新的机构投资者入市,加快完善和规范新股发行和再融资制度,不能以市场化为借口放任上市公司“融资饥渴症”越演越烈,否则,股市将重蹈2008年中国平安巨额再融资造成市场风云突变的覆辙,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使初显生机的市场再次步入慢慢“熊途”。
(作者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佟胜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