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王国伟:《民间影像》:新的历史想象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14-03-22  浏览:

  □王国伟
  在当今什么都可以虚拟和制作的时代,我们无法不质疑当代人用文字撰写的历史。因为,除了撰写者的个人立场和美化自身的动机之外,还有其他各种利益的侵入,撰写者的任意拿捏,导致文字串写产生结果的多样性。相对文字来说,图像证史的价值不但依然存在,而且还越来越凸显其历史价值。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民间影像》,就是试图以图像方式,给我们说说真实的历史故事。
  当然,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图像也可以伪造和制作,但图片生产需要依赖技术、材料以及相应的成本支撑,组合和嫁接还需要依赖真实的图像元素。因此,图像相对文字的生产性而言,无论是前期创作,还是后期制作,都需要更多的慎重和小心,因此就相对可靠。再加上图片叙事更加直观和易于分辨,能与人的生活和文化经验对接,并给人的判断带来更多的细节依据和参照。这就为建构《民间影像》的出版价值和历史价值,提供了生理、心理、历史和经济条件。
  《民间影像》顾名思义,有两个重要编撰特征:一是通过影像来解读历史和生活;二是这些影像资源,基本取自民间。该书期望以一种独特的、个性化的角度,做一些图像建史或图像证史的工作,这是史料挖掘、发现、甄别、确认的过程,需要细微的关注和大量的投入,需要在目的的支撑下,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完成这样的出版项目,而且要连续出版,得依赖历史资料的民间丰富保有量,并能够获得图像资料拥有者足够的信任,使得图像资料的发现并公开具有正当性和合法性。因为,尘埃覆盖的历史图像,虽然有着历史价值,但也说不准公开后,会对当事人有某种冒犯或伤害。如果出版者持有独立的文化立场和历史观,《民间影像》图像资料的民间性质,就势必给出版人设定了一个难题,随着图像从私人性质转向公共领域时,隐身在图像物质材料中的版权和人权,如何在图像使用的法律框架下,获得一种有效解决的方法和途径,这也使《民间影像》出版项目具有文化实践性意义。
  历史图像最重要的价值是历史真实性和文化传承性。《民间影像》为了确保这两个价值,把图像选择的时间界限,拦在了20世纪80年代之前。这样一种选择,能从技术、成本、艺术等多方面,确保图像的真实和历史价值。照相技术大约是从19世纪中期传入中国,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彩色摄影普及以及数码技术开始全面取代黑白摄影,胶片和黑白照片时代结束,大约100多年。我们可把这叫做黑白世纪,或者说胶片时代。这个时期,照相基本属于社会和文化精英阶层的专利,把玩照相属于奢侈品范畴。在黑白摄影和胶片时代,摄影需要技术和设备材料的高成本投入,需要摄影者的文化和艺术想象力,还要有后期暗房条件和技术。成本门槛和素质限制,使得黑白摄影与胶片摄影,对国人来说,基本是少数社会精英和上层人士圈子化、私人化的艺术行为。早期摄影设备和技术,基本都是从国外留学归来或是外国人直接带进中国的,而留学生大部分是学艺术的和学建筑的两类人,他们对视觉形象的关注和喜好,使得他们对摄影产生兴趣。尤其是近年来,不断在一些老学者及其后代家中,发现许多历史图片,这也就成为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民间影像》的便利和专业上的优势。
  属于黑白摄影的100多年,也正好是中国社会跌宕起伏的100年。革命、战争、政权更迭,变化之大,影响之广,是中华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可以说是惊心动魄的100年。这样的历史进程,为影像制作提供了广阔丰富的创作对象和社会内涵。社会的、家庭的、个人的丰富影像资料,给《民间影像》的出版提供着无限的可能性。同时,从20世纪80年代彩色摄影普及开始前的这个时刻,不但是摄影从历史内涵到技术普及的重要分水岭,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分界,这个节点恰逢中国社会进入改革开放的重要转型时期,城市面临着大规模的改造和变迁,千家万户都会举家迁移,在这个最为彻底的清理过程中,那些深藏旮旯中的无数历史图像会被发现和提起,一个做此事的最佳时间坐标自然产生了。
  摄影技术的发明,曾被本雅明认为是“艺术灵韵消失”的开始。但事实上,摄影虽然脱胎于绘画,反过来又给绘画带来灵感,尤其对早期的印象派画家的影响更甚。摄影的可复制性和生产性,既消解和降低了传统艺术的手工化、一次性创造的艺术价值,但也弥补了传统艺术传播和影响力的不足的问题。可以说,摄影与艺术的诸多交集,导致了在黑白摄影时代,摄影一直伴随着艺术与非艺术之争。但历史走到今天,黑白世纪本身所含有的影像的艺术和历史价值,正在进一步凸显,成为不争的事实。当然,当今彩色摄影和数码技术,不断推动着摄影行为的傻瓜化和电子化,使摄影行为彻底从精英走向了大众,成为艺术民主的直接体现方式。人手一机,随意拍摄,摄影的创作性和技术性不断弱化,进一步成为人们的消费和娱乐行为,也进一步导致了图像生产的廉价和多元。在当今技术遮蔽艺术、消费需求大于艺术坚持的时代,反而使得那已经远去的胶片和黑白时代的那些历史影像,成了让人放心、相对可靠的真实的历史叙事。而黑白图像还体现其比色彩斑斓的图像“更加冷静”的交流方式,能让观者保持更超然的态度和历史距离感,就更让人生成历史追忆中的温暖。由此,它也就必然构成了极高的史料和文献价值。
  可以预料的是,《民间影像》出版过程将是一个复杂和困难的过程,经济收益的考量和图像资源发现和整合的难度,都将伴随着《民间影像》出版的过程。但《民间影像》不可替代的文化和出版价值,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凸显。这种重现历史现场的努力及其意义,也成为我在同济大学出版社总编辑任上,支持这个出版项目的真正原因。
  (作者为同济大学教授)

  http://wenhui.news365.com.cn/ewenhui/whb/html/2014-03/22/content_48.htm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