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视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视点 > 正文

自主招生当如何“引航”素质教育

来源:   时间:2014-06-07  浏览:

本报记者 易蓉

如果不是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坚持,控江中学高三毕业生单晶琳今天会坐在考场里奋笔疾书,两天的高考将决定她的人生方向。几个月前,单晶琳收到了斯坦福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录取通知书,而在一年以前,别说世界顶尖的常春藤院校,这个女孩甚至从未考虑过出国。

高考,是中国当前环境下最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但分数显然不能是优秀人才的唯一选拔标准。然而,自主招生探索走过11个年头,高校还没有获得选拔的完全主动权,更多的学生仍然埋首在题海中失去了探寻兴趣的机会。

成绩不是一流

靠科研敲开美国名校大门

“我的家庭条件并不好,父亲是一位有30年工龄的汽车厂员工。出国这件事情,以前我从来没有考虑过。”在控江中学,单晶琳并不是成绩最拔尖的学生,但她一直对科学探究很感兴趣。因“仿轮生叶片建筑设计新理念”的课题入选杨浦区少科站“优秀高中生进入院士团队及高校开展科研探究活动”(“双进入”),她得以来到上海理工大学环境工作站展开更深入探索。暑假里,小单学会独立寻找大量文献、反复摸索实验,从问题到研究再到论文。这段经历令她在去年美国精英高中生夏令营选拔中脱颖而出,获得赴麻省理工学院与国际知名科学家开展专项研究的机会,也为她叩开美国名校大门带来可能。

控江中学原校长助理曾国光老师看着单晶琳一路走来,“我觉得她就是控江的‘第十名现象’,从学科成绩来看她在年级50-100名徘徊,但她的科研能力非常突出。”

收到斯坦福的录取通知后,小单参加了一个由常春藤学校上海校友组织的聚会,她发现被名校录取的学生都不是中学成绩最好的,各自怀揣梦想的热情、丰富的经历才是更重要的,“也许斯坦福是看中了我对环保的绿色梦想吧”。

交大附中的汪雨星是交大科技班学生,这个班级的学生高中三年有累计一年的时间要进行科学探索和研究。今年汪雨星申请了耶鲁、麻省理工、斯坦福、哥伦比亚等11所美国名校,最后11所学校都要录取她。

国内高校探索

人才选拔全方位考量评价

事实上,不仅国外高校如此,国内高校开始探索对人才的选拔多元考量。上海交大招生办常务副主任郑益慧表示,自主招生时,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是全方位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与认知能力、逻辑分析和创新潜力、理想抱负与社会责任感等都在考虑之内。

如果将中学和大学比作两个圆,以往两圆仅仅“相切”,切点就是高考。从一圆到另一圆,学生为了通过切点高考独木桥,就只得拼命刷题比拼分数。“科技创新要花很多时间,高中三年机械的重复训练,对许多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来说是最大的浪费。”交大附中校长徐向东说。中学和高校都意识到,分数的差异并不能体现人才的差异,评价人才的标准应该是多元的,除了知识,学生兴趣、人格和能力等才是支持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人才的培养应该是贯穿教育体系的。所以,两圆逐渐“相交”了。

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近六年,上海交大与全国11所名高中共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与徐汇中学共建生命科学创新实验中心,与七宝中学共建物理演示实验中心,与宜川中学共建工程实践实验室,与向明中学开设机器人创新教育项目等;由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长江学者”等大牌教授为中学生开设高水平讲座143种680余次,其中校长张杰院士亲自为中学生作科技报告30余场……

实际上,国内高校正将“橄榄枝”伸向中学,而中学也正积极创造和接受与高校合作的机会——交大科技班、同济苗圃实验班、华东理工实验班、财大实验班、交大医学院实验班、复旦附中探索大学预科课程体系的文理学院和校园外的杨浦区“双进入”活动等。“很多学生是选大学而不是选专业,问他为什么考这里,他说因为我的分数到这里。”徐向东认为,目前大学与中学的合作能够让中学生的专业甚至职业选择前移,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发现兴趣所在,而兴趣才是不竭的动力。

自主招生11年

高校还未完全获得主动权

人才的培养正在探索,人才的选拔却仍在“徘徊”。“在‘双进入’探究过程中,出现了一批单晶琳这样的科研兴趣浓厚、科研能力超强的高中生。不少高校导师真心希望吸纳他们进入自己的团队深造。但实际上,不像国外教授有很强的推荐力度,国内教授没有任何权力,就连和招办主任打个招呼的作用恐怕也起不了。”

尽管同济苗圃计划等合作与自主招生政策挂钩,但考生仍然绕不开高考,甚至“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等于考两次”,杨浦区少科站站长胡建民说:“目前还没有决策者为我们探索高中与高校衔接创造体制机制的接轨,自主招生的放开权还一直在徘徊。”

面对自主的权利,大家心存顾虑。例如中学校长推荐制度在国外非常强调校长个人色彩,但在国内却带着“中国特色”。“我们的校长推荐有一把‘公开的尺’——公平公开的方案。根据这个方案,学生高一入校时就知道校长会推荐什么样的学生,而只要方案不变,校长换一个人也是同样结果。”徐向东说,“我们由平时成绩、兴趣特长加分和德育荣誉加分三块内容综合考量。其实国外校长也考量这些,只是我们更量化了。因为要面对家长、学生和老师的质疑,所以这也是无奈之举。”

多位高校招生负责人也达成共识:虽然当前社会诚信情况下,统一考试确实最有公信力,但一考定终身的选拔方式应该改变。目前全国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录取人数仅占总计划数的5%,即便复旦交大在苏浙沪进行的改革试验获益学生更多一些,在总体层面上仍属于少数。真正逐步实现招考分离、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还要考虑实际操作带来的成本、效率、诚信等诸多问题。“但我们不能畏惧弊端而不改革,而应该正面克服。”胡建民说。

http://xmwb.xinmin.cn/html/2014-06/07/content_5_1.htm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