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视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视点 > 正文

博士生群体应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

来源:   时间:2007-08-23  浏览:

莫俊超

近日,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同济大学举行的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上作了题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报告,在报告中,万钢殷切寄语广大博士生,希望大家注重培养三大能力。所谓“三大能力”,概括地讲就是:阅读思考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社交协作能力。

中国的博士生教育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这不仅是师资力量、科研设备、研究经费的差距,还是教学理念、培养模式的差距,更是自主创新能力、治学目标、治学态度的差距。目前中国在读的博士生人数大约有13万人左右,仅次于美国和德国。有统计资料显示,到2010年中国授予的博士学位人数将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中国博士生教育的膨胀规模和增长速度无疑是世界一流的,但数量的增长与质量的提高绝不是一回事,中国需要的是数量与质量相协调的博士生教育,中国需要的是能够为实现科学发展、提高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大智力支持与正确思想指引的博士生教育。

笔者认为,博士生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两点,一是取决于我们的政府对博士生教育的资金投入和我们的高校对博士生教育的模式改良,二是取决于我们的博士生自己在求学研究的过程中对目标的设定、对心态的把握、对方法的应用以及勤奋刻苦的程度。万钢部长针对目前中国博士生教育的现状所提出的“三大能力”培养可以说恰逢其时、切中要害。“三大能力”的培养不仅对我们的高校提出了模式改良的新要求,也对我们的博士生提出了自我培养的新方向。

从高校的角度来看,要提高博士生的阅读思考能力,就必须在物质上提供一个优质丰富的图书馆,创设一个学术探讨争鸣的良好场所,就必须在观念上纠正博士生只读专业书,不读课外书的弊病,纠正只重导师讲,不重学生思和言的弊病;要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就必须在物质上提供一个有利于创新型研究的实验室,在观念上改变学生的“书斋情节”,倡导并推动博士生下基层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与数据,倡导并推动博士生关注学术前沿与国家发展,使自己的研究能将个人偏好与社会需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要提高社交协作能力,就必须更加广泛的在校内、校际、国内、国际间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高效整合校内的研究实力,充分借鉴校外、国外的先进的研究方法与研究经验,并能够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或在与他人共同研究的基础上实现双赢。

从博士生自己的角度来看,要提高阅读思考能力,就必须充分利用校内外、网络上的信息情报资源,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萃取为我所用的精华(这里强调的是一个吸收、筛选、整合、应用的信息处理能力),并在有充分数据与实践论证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假设和构想,要敢于提出来,要不怕犯错误,要敢于向权威挑战,要敢于向已经被人们习惯化定势化了的理论和思维提出质疑,要对自己的判断保持信心但又不能执迷不悟;要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就必须主动地自发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科学前沿阵地,我们现在很多博士生渴望在导师那里得到现成的研究课题,这是一种懒惰,这是一种对研究已经没有兴趣的表征,当然能完成导师交由的任务是一种很好的学术训练,但如果能在此基础上自己找任务,自己把这个任务给解决了,那想必导师也要对你刮目相看了,我们现在缺少的就是这种敢闯敢拼的博士生;要提高社交协作能力,就必须广交学术朋友,交学术朋友的范围应不仅仅局限于本学科范围内,而应该与各交叉学科的博士生交朋友,理科的博士生交一点文科博士生朋友,文科的博士生交一点理科博士生朋友,通过互相之间的交流、对话、互动、切磋,必然能够擦出智慧与灵感的火花,甚至能在不同的学科领域找到志同道合的研究伙伴,为多学科研究带来无尽的活力,挖掘出强大的潜能。

胡总书记在2006年1月9日的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就是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中国科技创新的基本指标是,到2020年,经济增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要从39%提高到60%以上,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要从1.35%提高到2.5%。可以说,我们当代的博士生群体正赶上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好时机、好年代,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依靠谁?还不是靠我们的青年一代。在青年一代中哪个群体最具有自主研发能力?那还不是非我们的博士生群体莫属。因此笔者认为,博士生群体理应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甚至是主力军,每一位博士生都应该强烈地感到肩负的神圣使命与光荣职责,国家创新的希望全在你们的科学实验室与思想实验室里。

“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创造者,这里将涌现出灿若星斗的天才发明家和天才思想家。”所谓创新型国家,我感觉它所呈现出来的图景更类似于雅典白里克里斯时代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在那些时代里,人们的心灵是彻底打开的,甚至是灵动地飞翔在想象的天空的,他们乐意去感知这个奇妙的世界,并从自然的美丽与先哲的智慧中汲取无尽的创造活力,他们的语词是那样丰富与深湛,他们的体魄是那样强健而性感,他们的精神是向着爱智与爱人的。他们探索真理与发现美的热情如此高涨,以至于他们能够将全部的精力与情感都投射到人类文明的雄起中。我们的博士生导师中能不能涌现出几个苏格拉底呢,我们的博士生中能不能涌现出几个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式的人物呢,我们能不能摆脱对金钱的迷恋和崇拜,转而去迷恋和崇拜我们人类曾经如此美好地享用过并为我们带来无尽幸福与快慰的勃勃的创造力呢?

光明观察 2007-8-23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