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 年本市从申报的重点学科中遴选出10个“重中之重”学科,并投入资金2亿元进行重点建设。三年来,各重点学科取得了明显成效,绝大多数学科的综合实力得以提升。记者从市教委有关部门了解到,在教育部最新公布的“高等学校重点学科”中,10个“重中之重”学科有9个学科榜上有名,体现了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具有较强的优势和鲜明的特色。可以预计,这些优质学科也将成为高考生填报志愿的热点。
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是:复旦大学的药学,同济大学的海洋地质、桥梁工程,华东师大的自然地理学,华东理工大学的化学工程,东华大学的材料学,上海大学的钢铁冶金,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医学基因组学、组织工程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中药学。
经过三年的建设,各学科在研究基地建设方面成效显著,多数实验室的装备水平已达到或超过了国内外同类实验室,为学科发展搭建了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提升了学科的科研综合实力。有7个学科新建了标志性实验大楼,各学科围绕研究方向添置先进的仪器设备,并在重大科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多数学科建立了国家级公共研究基地,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三年的建设中,各学科坚持“以人为本”,为学科发展构筑起人才高地。三年内新增院士3名,973、863 项目首席科学家5名,“长江学者”4名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名,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共6篇。学科带头人绝大多数成为该学科领域国内著名、国际上有影响的领军人物。
各学科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三年来,“重中之重”学科结合经济建设的需要,科技成果转化有一系列重大突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各种科技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二等奖以上共有66项,其中国家级奖项6项。另外,申请专利267项,已获授权47项。
各学科不断扩大学科发展的优势,发挥专业特色,多数学科呈现异峰突起的态势。如“医学基因组学”学科重点开展了包括白血病相关基因的人类疾病的基因组学研究,继续保持了我国在APL研究领域内的国际领先地位;“桥梁工程”学科成为国内外公认的中国桥梁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排头兵。三年来,各学科一方面注重学科开放、交叉和渗透,培育了一些新的学科生长点,推动了许多前沿性、前瞻性的科学研究。如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学科在有机地球化学和海洋微生物学两个领域均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完全有能力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以深海为研究对象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华工理工“化学工程”学科建设以“产品导向”为特征,在纳米催化剂制备与应用、超临界聚合物微加工技术、化学危险物质风险评价与控制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生长点。另一方面,各学科瞄准国家和地区经济建设、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寻找新的学科生长点,努力实现科技创新。如东华大学“材料学”学科在应用研究领域的科研成果非常出色,在多种新型材料的研究方面成绩突出,特别是该学科注重面向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主战场,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摘自:新闻晨报 2004-2-17 0:0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