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大楼,一场别开生面的演示会正在进行。10个特长生小组向全院师生展示他们的课题研究成果。特长生们的多媒体演示与讲解,熟练的操作,赢得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这是学院第三届“特长生导师制”成果展示。“特长生导师制”是学院聘任学科带头人和科研、教研骨干教师担任导师,在入校1年以上的高职学生中,选拔有一定专业特长及培养潜力的学生,通过参与导师承担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项目以及实训项目研发等工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3年来,“特长生导师制”在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已深入人心,成为一种固定的教学制度,被称作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寻找高职特色的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调动教与学两个积极性,尤其是学的积极性。过去我们习惯于借助考试来达到此目的,但作为高职院校,更要注重学生动手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单纯依靠考试是难以奏效的。既让学生愿意动手,又能让学生主动学习,就要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陈小言谈起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让人颇受教益。她说,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有50多年历史的老中专学校,一直在探索和寻找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模式。学校从1993年开始实行“学分制”教学改革之后,又尝试了“能力本位”的模块教学、“双元制”教学模式等,但由于各自的缺陷,最终都没有被认可。学校借鉴了各种教学模式的优点,逐步形成了现在的“特长生导师制”培养模式。
陈小言介绍,实行“特长生导师制”要具备几个条件:学生愿意参与,愿意动手学;有一批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所选课题要与专业相结合,要有实用价值,学生感兴趣,就业用得上;学生参加课题可以得到学分;导师可获得相应的待遇或利益,等等。这些条件综合起来,就能保证教与学两个积极性。当初为给这种教学模式起一个恰当的名字,费了一番脑筋,虽然与研究生教学模式有相似之处,但这种模式更侧重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后确定了“特长生导师制”这个名称。
好的教学改革要有制度保证
“教学改革是长效性的,切忌走过场,必须用制度固定下来。”陈小言对记者说。在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记者见到了有关“特长生导师制”的一系列完备制度,正是这些制度保证了这项新的教学模式稳步施行。
担任特长生导师必须是“有本事”的教师,要能教给学生一门专长。所以对导师的聘任与管理,学院的规定十分严格。聘期内的导师可获得相应的导师津贴,导师的工作业绩记入本人业务档案,作为晋级和奖励的重要依据。每个导师可带3至5名特长生,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共同完成某项课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自主学习,课题的申报既可以是技术含量高、能力结构多样化、综合化的项目,也可以是有创新的小发明、小制作。课题立项后,研制过程以学生为主,导师全程指导。结题时,学院组织鉴定,期末对导师进行考核。所以,尽管做导师要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教师们对此投入了极大的热情。
相比导师的选聘,特长生的选拔要“残酷”得多。由于特长生能学到真本领,而且学校的实验室面向特长生全天候开放,课题研究可折算记入学分,报名者异常踊跃,但最后只能是少数学生“过关斩将”成为特长生。据了解,特长生大约占学生总数的10%至20%左右。
多赢结局超出当初的设想
谈起3年来“特长生导师制”的成功实践,学院的领导与教师无不感叹,这一项教学改革很成功,对学校方方面面所带来的好处非常明显,已大大超出了当初的设想。
学生就业不愁了,学校名气更大了。由于特长生具备一定的“特长”,就业时极为抢手。很多用人单位头一年就预订了下一年的毕业生。特长生打出了品牌,对整个学校毕业生就业都带来很好的影响。据学校介绍,毕业生一次签约率达到86%以上。
学生学会了学习,学习风气大为改观。特长生不仅拓宽了专业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带着问题去学习,锻炼了克服困难的良好心理素质。特长生小组一般只有5人左右,但很多学生都参与课题的一些活动。特长生积极钻研课题的学习态度大大影响了其他学生,课外活动课时,实训大楼里的人总是满满的,做课题、搞小制作蔚然成风。
教师压力大了,研发能力强了。学院徐副院长介绍说,“特长生导师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促进作用太大了。要带着学生进行全程指导,就逼着教师去钻研,去动手操作。尤其是现代技术日新月异,不充电就无法指导学生,就要被淘汰。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基本都申请带学生,无形中就形成了教师自我加压、自我提高的氛围。
据了解,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将进一步完善“特长生导师制”,加大教学设备投入,最大限度发挥设备和教师的潜力,提倡学生自己申报课题,让更多的学生成为特长生。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4-2-10 (J-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