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视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视点 > 正文

一个茶壶卅个杯

来源:   时间:2004-01-30  浏览:

200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硝烟刚刚淡去,根据教育部公布的信息,今年全国研究生招生人数将达到33万,比2003年增长22%。连年大幅度的研究生扩招,已导致师资力量严重不足,随之而来的教师负担过重、研究生质量下滑等一系列“副作用”,也成为高校和教育部门苦苦求解的难题。

事实上,一些热门专业的热门导师带二三十个研究生根本不足为奇,有的导师甚至一届就带十几个。有人将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关系比喻为茶杯和茶壶,那么当30个茶杯围绕着1个茶壶的时候,茶壶有能力将他们都灌满水吗?

对话●小张在一所知名大学读研究生,在三年级以前,他经常两三个星期也见不上导师一面。他抱怨说,导师既不关心他们的基础素养,也不关心他们的研究创新能力,只要求他们出论文。“最头痛的是培养方向和目的不明确,就业和理论研究两头不着靠。我身边有许多师兄都不知道将来干什么”。

○一位博士生导师对此颇有微词:“某些文科专业甚至出现了一个导师带三四十个博士(包括在职博士生)的现象。按规定博士论文字数不得少于10万字,而每个学生的论文在答辩前老师至少也应该看二三遍。这样的话,导师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看论文也显紧张,更何况他自己还要学习、授课,加上科研项目、研讨会和行政职务,精力显然不够,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也就力不从心,于是研究生质量下降、论文剽窃等问题都冒出来了。”

建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温卫东说:“许多导师抱怨研究生素质一代不如一代,这是就学术能力而言。客观地说,现在学生把大量精力投到英语、计算机等专业,受考研、出国、考证等‘俗务’干扰很大,研究素养肯定要打折扣。但这些学生就业率高,受到市场肯定,那么这种应用型的培养思路也没有错。”

○江苏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处处长徐子敏认为,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研究生培养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招生规模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改变,而代之以小组式和团队型的培养模式。比如我们是否可以尝试将研究生教育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以课程为主,扩展知识量和知识面,弱化论文,而加强文献综述、社会调查等应用能力的培训和作业;另一种要求研究和课程并重,注重理论研究能力,并鼓励他们继续攻读博士。

闲话●

许多人把高校扩招归之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但事实上,就业的高门槛本身对学历的压力才是近年研究生考试异常火爆的根本原因。高职高薪的工作岗位一般都需要高学历,甚至连公务员招考也越来越多地把拥有硕士学历作为必要条件。另一个招致非议的现象是“30个茶杯”中有不少是在职的党政官员。当终身学习成为社会共识、高学历成为官员升迁考虑因素之一的时候,政府和高校之间、官员与导师之间的利益交换也就在所难免,于是出现了一些“真文凭假博士”,也挤占了很大一部分教育资源。

摘自:解放日报 2004-1-30 8:10:02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