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课”已经不是一个新词了,但我们却常常忽略了它的存在。如果留意,你会发现,在我们的课堂上,总有那么几个陌生人坐在那儿,仔细地听,仔细地记,虚心程度甚至比正式学习这门课的人都要高。这就是我们习惯上称之为“蹭课一族”的人群。随着我校“学分制”改革的深入,大学课堂成为相对开放的场所,许多同学和校外人士看准了大学课堂这个“免费的教学资源”,不交学费而去听自己感兴趣的课,甚至成为校园里的一种时尚。10月后各种考试逐渐增多,“蹭课”现象更加普遍。同时,许多正在备考的考研族、自考生也加入到了“蹭课”大军中来……
关于“蹭课”:why\? why not\?
当一件事情开始更多地发生甚至是流行起来的时候,我们就有必要去分析,去“透过现象看本质”。蹭课吗?先给个理由:
多学习一些专业之外的知识。很多同学的解释是想利用大学时光多学一些东西,以备后用。小王告诉记者,当今社会对我们大学生的素质要求是很高的,如果光靠自己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而很多实际需要的非专业知识光靠自学而不去、系统地去学习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就“蹭课上喽”。
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轻工学院一位同学告诉记者,他去“蹭课”主要是因为自己的兴趣。“大学里自由支配时间相对比较宽裕,我感觉应该利用这些空余时间学些自己喜欢的东西,一来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二来可以使自己没有遗憾地投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中去。”
听名师讲课。据了解,很多同学“蹭课”是为了去听名师讲课。管理学院范姓同学说,听名师讲课,不只是可以学习他们讲述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学习他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
听热门专业课程。在走访过程中,记者还了解到,热门专业课程和一些文科类专业课程是蹭课族盯紧的热点。究其原因,很多同学认为,热门的东西学一些绝对有用处,至少不会在别人谈起这些专业的时候一问三摇头。而选择听文科类的课程,很多同学表示,主要是想多学习一些文化类的东西,提高一点人文素养,“整天学理工类的东西,没有点人文思索,视野会受限制,大脑也会僵化的。”
补课。对于考研族、自考生来说,很多人选择蹭课是为了弥补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对所考科目的知识来一遍系统化的复习。小赵说,她的考试科目是在大一时学的,很多东西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如果不去再听一遍,真的很难再拾起来。
关于“蹭课”:两种态度
对于蹭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而这些观点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正方:“蹭”并快乐着。对于很多同学来说,“蹭课”代表了一种自由自在的快乐。某同学告诉记者,“蹭课”既可以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又不用交学费也不用参加什么考试,这样既能学到东西又没有什么压力,何乐而不为?某老师说:“蹭课”是大学教育走向开放的一种体现,从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我们应该在大范围内提倡。
反方:“蹭课”得不偿失。据了解,有些同学常常“逃课”去“蹭课”,由于长时间逃本专业的课,专业课的学习成绩很糟糕,甚至是“红灯高高挂”。因此有人认为,“蹭课”得不偿失。有的老师也认为,“蹭课”现象严重干扰了正常教学秩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学好本专业的热情,导致部分学生涌向热门专业,所以,还是不提倡为好。一位姓王的老师告诉记者:作为学生,首先要学好自己的专业,自己的专业都学得乱七八糟,这至少说明学习生活中存在着很大的不足,而放下自己的专业课程去听其他课程,可以说是“不务正业”的表现。
关于“蹭课”:一名大一新生的苦恼
透过现象看本质,作为存在于大学校园里一种新的现象,作为教学改革带来的一种“新生事物”,其存在的合理性、作用和影响,都需要我们更加深入地去了解、认识和评价。而眼下,具体问题先具体提出来。
作为一名大一新生,小于是我校实施学分制改革后的第二批学生。问起“蹭课”的问题,他告诉记者,他们宿舍里有3个人选了甲老师的课,另外3个选了其他老师的课程。甲老师的授课水平高是早有耳闻的,再加上3位舍友的称赞,其他3个也就都坐不住了,于是蹭听了一次,感觉确实比自己老师教得好,于是便一窝蜂地都去听甲老师的课了。但现在的现实是他们该课程的一部分分数掌握在任课老师手里,如果在他那里“逃课”,扣分就免不了,如果去听,效果又比不上听甲老师的课。这是个两难的境地,但这是个悖论吗?有关人士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个好现象,它会促使任课老师努力去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促进我们教学总体水平的提高。
但是,怎样才能尽快地解决这位新生的苦恼呢?(动感e族 文/王嘉 刘杰)
摘自:新华网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