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视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视点 > 正文

教育论坛:深化高教改革的几点思考

来源:   时间:2003-12-19  浏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政府开始转变职能,高校办学自主权有所增加;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和多元化投入体制出现雏形;高等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改革初现成效等。但是,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中仍存在着不少突出的问题,制约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据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课题组不久前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开展的有关调查表明,83.7%的专家认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基本确立,落后的高等教育体制与经济改革以及高等教育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面临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缺乏运用市场机制和社会中介力量,学校办学自主权仍未得到真正尊重,自我约束、自主发展的办学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招生计划、专业设置、干部人事制度等被控制得过死。其次,民办教育的发展体制与政策环境亟待完善。现有的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抑制了社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限制了办学主体多元化的发展,社会资源难以有效地向高等教育流动。再次,高校内部机构设置、编制制度、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教师激励制度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在相当大程度上制约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特别是在高校现有的人事管理制度中,缺乏真正、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最后,高等教育投入体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很多高等教育投资缺乏必要的科学论证,容易滋生腐败,且资源利用率低。教育经费来源渠道需要进一步拓宽,高等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有待开拓。

那么,怎样深化当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呢?

第一,切实扩大高校自主权是关键。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促使高校成为具有独立利益主体地位和自主行为能力的创新组织。例如,政府应逐步放开对研究生招生计划指标、专业设置及教育收费的控制,给学校一定的自主权,允许学校在一定范围内自主调整,从而使学校能够积极主动面向社会需求与市场竞争的调节,做出灵活、迅速的反应。积极建立在国家宏观调控、依法办学、社会监督下的高校自我约束、自主发展的新机制。其中,国家增强对高校的信任十分重要。应该看到,在市场选择和竞争约束下,高等学校享受办学的自主权越大,其责任、义务和压力就越大,他们会更加珍惜自己的权力、声誉和地位,注重创建出自己的品牌,主动避免在竞争中处于劣势,遭受生源不足、质量与声誉下滑等惩罚。

第二,进一步完善现代高校制度。在坚持党委领导、确保我国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下,必须建立起相应的协调机制,切实保证校长的行政领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使校长能够独立负责地行使行政管理职能;落实“教授治教是根本”,充分发挥教授群体在教育和管理方面的主体作用;以民主集中制的建设为核心,切实推进高校内部议事和决策机制的民主化进程,建立起规范的高校民主管理制度。学校要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机构、编制和岗位职责,实行全员聘任制;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激励与竞争机制。

第三,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在各级政府确保预算内教育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的前提下,拓宽教育经费筹措渠道,建立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出资和捐资教育的激励机制。重点制定和完善对教育捐赠的税收政策,落实企业和个人对教育的捐赠支出在所得税前全额扣除,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继续稳步推进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的“缴费上学”制度,并逐步建立健全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助学体系。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立教育发展基金、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等多种方式开源节流,共同推进高等教育的多渠道、多元化融资改革。

(作者为全国人大常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摘自:《人民日报》2003-12-19 (J-02)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