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中午12点一过,刚走出课堂的赵勇辉和赖毅匆匆扒完饭,穿上后背印有“我是擦鞋人”和自己姓名的白色 T恤,又在贵州民族学院学生食堂前摆起了擦鞋摊。
“嗨,想擦擦吗?每双只要一元。”来自广西柳州的赖毅,操着带“广味儿”的普通话向进进出出的同学自然地吆喝着。来自湖南邵东的赵勇辉,则已经接进了第一单“生意”,弯着腰认真地对着一位同学的皮鞋擦上了。
赵与赖都是贵州民族学院2001级学生,一个在文化传播系,任系学生会主席、院学生社团联合会副主席;一个在经济管理系,是系马列主义学习小组组长。
至6月13日,两人利用中午12点到1点半、下午5点到6点半的课余时间,连续在校园里摆摊擦鞋有5天了。
“我俩的家庭条件其实不错,家里每月寄来的生活费在800元至1200元间,甚至更多。”擦完一双鞋,接过对方递过来的1元报酬,赵勇辉伸直腰杆说,“擦鞋挣钱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考验一下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体会体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和生存压力。我想,这对几乎没有吃过什么苦的我们今后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是有好处的。”
“至少,比整天无聊地上网打游戏好吧。”赖毅也认为。
正式摆摊前,他们一有空便跑到学校附近的街上,与擦鞋工们交朋友,观察学习了整整半个月的擦鞋手艺。后来又花了130多块钱购置了整套擦鞋工具。
在身后的广告牌上,赵勇辉和赖毅写下“青春的行动,时尚的宣言”这样一句话。赖说,敢于挑战自我是他心中最有生命力的时尚。
5天过去了,两人“进账”的擦鞋收入只有区区不到30元。
尽管对于有人指他们的行为是“作秀”之说,大多数民院师生并不赞同,但许多时候,人们还是难免好奇地围观,让两人深感他人目光的压力。
接受擦鞋服务的同学,一般也都选择在人少之时,才“挺身而出”。
“坐到他们面前的小凳上,伸出双脚,同样很考验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公共管理系一位同学说。
赵勇辉和赖毅计划将他们的“擦鞋体验”持续半个月,到期末考试前“收摊”,所得将全部捐给贫困同学。
《中国青年报》 (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