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视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视点 > 正文

大学生就业错觉在创业中淡去

来源:   时间:2003-05-25  浏览: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钱集镇中学校门前有一条很窄的小路,分布着7户人家,都是破旧、低矮的棚舍房,学生进出学校很不方便。每天,居民直接把生产、生活污水排入校门前的小河,气味难闻。有一家是屠宰户,杀猪的惨叫声时常传入教室,师生难以忍受。

对这些人家进行拆迁!钱集镇中学师生和学生家长多次向镇领导提出要求。但这7户人家强烈抵触,镇里几任领导都没能把这件事办成。

如今,在新任镇党委书记张彦华手里,这一矛盾妥善解决。张彦华决心在中学门口建花园式广场。为说服7户居民拆迁,他既考虑对方实际困难,强调违法建筑依法拆迁,合法建筑依法补偿,又晓之以理,将现状图和广场效果图拿给他们对照着看,让他们思想上能够接受。目前,拆迁工作已基本结束,1000平方米的广场即将施工。

张彦华今年30岁,是宿迁市最年轻的乡镇党委书记。当地很多干部惊讶于他这么年轻就被委以重任,更惊讶于他开展工作时体现出超出年龄的成熟。这,连张彦华自己也没想到。

1995年7月,张彦华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分配到沭阳县张圩乡中学工作。他教初中三个年级的数学,每个班的平均分,都从不到50分增至85分以上。不少孩子辍学,他一一进行家访,说服孩子父母设法让孩子完成学业,还每月从394元工资中拿出200元设奖学金。

张彦华的事迹引起沭阳县委书记的关注。1996年12月,他当选为宿迁市党代会代表。此后,他历任团县委副书记、书记,沂涛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钱集镇党委书记。

“刚到镇中学工作时,亲友们都为我叹息,认为我难有大出息了。现在回想起来,这种就业观是静态的,是一种错觉。其实,这份工作看似令人沮丧,实际上却是我成功的起点。它把我的脚步引向基层,经受各种锻炼,获得许多机会。”张彦华说。

像张彦华一样,很多大学生毕业几年后,就业观趋于理性和成熟。

1997年7月,张治山从河南农业大学毕业,分配到河南省畜牧局。1998年12月,他主动离开机关,参与筹建河南省家禽育种中心,现任家禽育种中心场长。

“刚毕业时,我特别想去机关,但我慢慢发现,在机关工作,缺乏实践经验,很难做成什么事情,专业也很容易荒废。创建家禽育种中心,我的技术水平提高了,眼界开阔了。现在,我工作任务比较重,生活比较苦,但我愿意扎根基层,不愿意回去。”

1992年7月,王林从中南大学毕业时,非常想进银行,“体面,收入高,一劳永逸”。但分配到某国有商业银行工作不久,他却离开银行,自建公司。2002年,其公司年利润突破100万元。

“在银行,我每天除了写非常简单的程序,就是喝茶看报纸,像个废人,20多岁就退休了。其实,人生是不断爬坡的过程,不应把工作当做提款机,‘喂饭’机。”

大学生就业观在创业实践中悄然巨变,不是偶然的。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陆士桢分析,在国家经济文化不断发展、政治民主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一个人的发展,越来越取决于他是否有真才实学。而一个人的真才实学,与他社会实践深度和广度的总和成正比,这是没有止境的,必须在实践中长期积累。大学生刚毕业时,对这一规律普遍认识不够,择业时容易出现短视,但走入社会后,迟早会认识到这一点。

记者注意到,张彦华、张治山、王林志向不同,毕业后经历迥异,但他们现在对人生发展的眼光和方法的认识非常相似。张彦华的表述是:见多识广。张治山的表述是:读好书本上的大学,更要读好社会的大学。王林的表述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毕业生就业观变得更理性是总体趋势,但记者在调查采访时也发现,大学生走向社会后,就业观走向成熟的速度并不一致。有的较快地认识到在艰苦创业中锤炼品质、增长才干的重要性,并积极付诸行动;有的对实践重要性的认识只是或多或少有些感受,知而不行。

陆士桢认为:前者将在不断的摸爬滚打中吸取人生发展的养料,不断发现自己的局限并克服这些局限,其发展速度会更快些,潜力会更大些。而后者,越是长期在名气大、收入高的“好单位”工作,越是难有远大前途。

对此,张治山很有感触:大学毕业时,一些同学去了当时看来并不理想的单位,但他们不断调整心态,勤于实践,目前发展得都不错,收入都比较高,精神状态都很好。那些不愿意闯荡、呆在没什么风险、收入高的岗位上工作的同学,偏偏现在是收入最低的,而且生活态度不是很积极,有的甚至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中国青年报》 2003年5月25日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