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视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视点 > 正文

高校教材离社会需求距离有多远

来源:   时间:2003-04-23  浏览:

一种新的观念、新的知识要被写入新的教材,再为学生所接受,至少需要2—3年的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新观念、新知识也许已经变旧了,甚至可能已经被淘汰了

在武汉科技大学教材科,一间面积约30平方米的房间里,堆满了各种被淘汰的教材。尤其以《会计学原理》和《政治经济学》等课本居多。该校教材科陈老师说:“这些教材总价值64.2万元,都是前两年买的,现在都用不上了。书还是崭新的,但内容过时了,只有淘汰,实在可惜。”

陈老师还告诉记者,本学期一开学,该校就有几名大四的学生跑到大一的计算机课堂上去听课。这些学生说:“4年前我们学的是C语言,现在不实用了,而大一的同学学的是Visual C语言,我们来更新知识。”据了解,该校管理学院的三位教师张瑞军、秦岭和杨中华,本学期也和学生们一起,随堂学习刚刚问世的动态网页制作软件和《JSP软件开发与应用》等课程。

据武汉科技大学的统计数据显示,该校文科专业的比例目前已占到学校专业总数的40%,这也使得该校的教材更新速度大大加快。以前该校教材科每年只需向出版社订购一次书,现在每半年就要订购一次,一些教材说不能用就不能用了。即使是一些理工类的传统专业,如机械、冶金专业等,教材的更新速度也很快。出版社每过几年就换一次版,学校的教材也得跟着换。比如该校学生使用的英语教材,在3年内就换了两次:1998年之前,所用教材是《核心英语》;1999年起改用浙江大学出版社的新版教材《新编大学英语》;到2002级,又换成了《新视野·大学英语》。

“你到人才市场上去看看,再来看看我们所用的教材,你就知道社会需求与我们所学的知识距离有多远了。”某高校一名电信专业的毕业生对记者说。日前武汉市一家用人单位打出的招聘毕业生条件:“拥有JAVA程序员证书者年薪30万元”,但在一些高校计算机系并没有开设JAVA课程,更不用说教材了。

据了解,高校从出版社订购教材一般要提前2至3个月;任课老师选好教材后,必须向相关教务部门提出申请,以系为单位统一订购,这又要花一段时间;加上教材编辑出版本身应有的周期,一个新的观念要被写入教材,并为学生所接受,至少需要2—3年的时间。

教育部在《关于“十五”期间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与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当今的世界是知识爆炸的世界,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急速地发展,社会事件层出不穷。但教科书却不能将这些知识内容随时编入,致使教科书的知识内容瞬息便会陈旧不实用。另外,一套教科书本应被新的教科书所代替,由于经费的原因,却不得不使用很长时间,以致教科书内容的陈旧性与滞后性尤为突出。”

为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武汉科技大学的部分教师开始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各种有益的尝试。

网上论文作教材。该校化工与资源环境学院的伍佑伦博士,在给该校1999级采矿班学生上专业英语课时,没有像以前那样仅仅使用教材,而是拷贝网上最新的英文科技论文,发给学生让他们课后翻译。这样既让学生学到了专业英语知识,又使学生及时捕捉到最前沿的专业科技知识。

讲义加实例。该校钟冬望教授在给1999级本科生讲授《控制爆破》课程时,并不局限于现有的教材,而是通过分析自己亲身经历的大量爆破工程实例,甚至带学生到工地实地考察,把最新的控制爆破理论传授给学生。

举办讲座。大大小小的学术讲座,已成为该校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一位理工科学生告诉记者:“大学4年,我没有参加过什么文学社团,也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但发表了大量的新闻和文学作品,其秘诀就是4年里听了200多场讲座。”

使用原版教材。国内大学所使用的教材强调按知识系统的逻辑性编写,能清晰地反映学科体系的基本原理,但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国外一流大学已经开始使用一种以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探索精神为教学目标的教材。因此,武汉科技大学也已将目光瞄准了一些国外著名的原版教材,以改变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学习模式和思维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探求真理的能力。(张双武 吴凡宇)

《中国青年报》 (2003年4月22日)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