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视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视点 > 正文

高校自主招生,利大还是弊大?

来源:   时间:2003-03-31  浏览:

话题背景 今年,全国有22所重点高校将开始自主招生试点,武汉地区的华中科技大学就是其中之一。从国际一流高校的办学实践看,高校自主招生确实是选拔、培养优秀人才和提高办学质量的可行途径。而且有利于破除我国现行考试制度一考定终身等弊端。另一方面,联想到近几年发生在招收保送生、特长生和高考录取过程中的丑闻,社会又担心这些有权自主招生的学校能否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开。

你认为目前高校自主招生,利大还是弊大?

赞成意见

“双赢”的选择 从1977年至今,高考一直作为中学生教育的指挥棒,常常是“分数说了算,素质靠边站”。不少学有专长的学生,为了全面提升文化成绩,极不情愿地割舍了专业特长,而一些大学往往因招生分数线的限制,不得已将一批真正对大学某学科特别感兴趣且很有发展前途的学生拒之门外。此类现象沿袭多年,对于教、学双方而言无疑是一件憾事,也绝不利于科研和实务的进展。于是,新近出台的自主招生政策成为高考纰漏的一种弥补。它既调动了学生钻研专业学科的积极性,又为大学延伸了学前教育,为专才、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办学水平的提高、朝国际方向靠拢提供了契机,是招生环节中的“双赢”。那些对自招过程中走后门、塞红包现象的担忧,会随着网上公布、民众监督机制的逐步完善日益消解。(汉口天门墩8号 杨汉祥)

有助破解现行高考弊端

在现行高考及录取模式下,一些小插曲常令人扼腕:每年都有一些品学兼优、成绩优秀的学生,只因高考发挥失常而名落孙山。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学生单科成绩突出,但因总分成绩不够而不能进入高等院校深造。面对这种一“考”定终身的考试制度,今年开始在部分高校实施的自主招生无疑是一项令人欣喜的改革。自主招生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中学教学改革和高考制度改革,让那些平时成绩优秀、高考发挥欠佳的学生照样有进名牌大学的机会。对于志愿没有报好,分数却考得很好的同学而言,无疑,也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而像诸如当年非常偏科的历史学家吴晗、被誉为“文化昆仑”却在数理方面很差的钱钟书,先后发明创造了20多件作品,其中15件获省市一二三等奖,有3项先后获国家专利的福建“小发明家”胡铃心之类的“偏才”,此项改革也为他们进一步深造提供了机会。此项政策的推广,不仅对大学生个性化培养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且将引导中学生更加注重平时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

自主招生,这一改革使高校在选才方面有了自主权,能最大程度地实现教育者独特的办学理念,培养和发扬大学精神,符合高校自主办学的教改方向,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 徐宁)

大势所趋

目前,我国各行各业都在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而进行改革。作为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更需要面向市场,参与竞争,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和壮大自己。高校招生,一直是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一种计划模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继续沿用全国统一招生的方式,其弊端已越来越明显:不利于高校间的竞争,不利于社会急需的专门人才的培养,浪费高等教育资源。客观地说,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如果高校没有自主权,不能面向市场,也就不可能调整和发挥自己的优势,其结果必然是千校一面,重复建设。

所以,高等院校自主招生是发展和壮大高等教育的必由之路。至于自主招生过程中出现的社会不公,完全是制约和监督机制不完备的产物,决不是自主招生本身“惹的祸”,更何况任何制度的完善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省政府台办 邢军志)

利大于弊

学校就是学校,它不是政府的组成部分,它必须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才能够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学校是传播知识与文化的地方,高校更是知识创新和先进文化的发源地。然而,利用计划经济时代统一招生的手段来对学生这个高校根本的资源进行调配,与目前的在场经济明显不相匹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捆住了高校发展的手脚,因此必须进行改革,赋予高校更多的自主权。

世界上最知名的大学如哈佛、斯坦福等都是私立的,这很值得我们思考。可以肯定地说,就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对私立大学的彻底改造,葬送了我国世界一流大学诞生的良机。我们应该鼓励和挑起高校间的竞争,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让一流大学崛起。而自主招生就是鼓励高校竞争的第一步。(佚名)

一点隐忧

先解决教育公平问题

自主招生必须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当省份之间的分数差达到上百分甚至更多的时候,现在选择自主招生的问题显然不合适。(高山仰止)

当前不宜

高校自主招生尽管是选拔、培养优秀人才和提高办学质量的可行途径,而且有利于破除我国现行考试制度一考定终身等弊端,然而其本身存在的缺陷和弊端更不能让人小视。

首先,高校自主招生会导致高校利用招生权力寻租,在招生过程中玩弄花样,这势必给广大农村考生和没有背景的城市考生带来不利影响。其次,自主招生更会降低教育的公正性。因为拥有招生自主权的往往是一些在国内有着重要影响的名牌大学,这些学校可能会借用“自主招生”的名义划定对本地考生有利而对外埠考生不利的分数线。再次,高校自主招生还会加大国家对教育的监督管理成本,从而造成国家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最后,部分高校自主招生还会引起新一轮的招生“大战”,造成社会资源浪费。特别是在监督机制还很不完善的情况下,可以说,搞自主招生更为权力大开方便之门。权衡利弊,高校自主招生应当统一;同时教育的不公现象还有待于进一步消除。(华中师大政法学院 冬华)

我反对的理由

1、自主招生影响接受高等教育的公平性。也许有人说,单纯用分数来定高下也有不公平的地方,但它毕竟是一个客观的标准,如果把所有的权力都交给高校,主观性会非常强,将会造成极大的不公平性,甚至带来社会问题。

2、我们并不是没有自主招生的高校。私立高等学校、网络教育、开放教育都具有自主招生权,目前尚处于试点阶段,如果盲目扩大到公立学校,目前还没有充分的经验来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

3、国外的高等学校的自主招生正是建立在经验和私立的基础上的。如果把举全民之力创办的高等学校的招生自主权完全下放给学校自身,将是对纳税人权益的践踏。(武汉市广播电视大学试点办高泽金)

批评和建议

自主招生更要透明

自主招生,作为一种新现象,我们不能简单地讨论利弊大小;就像火车刚刚发明时还没有马车跑得快,遭到守旧贵族的嘲笑,而今让马车与火车赛跑无疑又成笑柄。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让自主招生顺利地进行下去,笔者认为透明化操作是关键。

自主招生要招谁?自主招生绝非自由招生,其中一定要有章可循。过去基本上是依靠分数,现在自主招生不完全靠分数那还靠什么?自主招生的规则是什么,一定要让公众知道。

自主招生怎么招?自主招生实施起来还要有切实可行的程序。高校不可能真正深入各地选“秀”,那些被“钦点”的中学就要真正负责,推荐什么人,为什么推荐,不能是看关系看脸色行事,更不能输送假冒伪劣的“优秀生”。

自主招生要接受监督。就像政务公开、厂务公开一样,自主招生的过程也要公开,中学推荐的学生要在校内公开,听从师生的“议政”。一所高校自主招的学生,也应该在当地媒体公示,要敢于接受其他同级学生的挑战,滥竽充数者同样应该取消资格。

自主招生,不仅是对相关高校和高中的考验,而且是对全社会的一种考验。如果没有透明化的操作,有失公平公正公开的话,我相信更多的老百姓宁愿坚守过去那种分数线。既然现在已经开始试行自主招生了,我就只能期盼其操作过程透明些、透明些、再透明些。(汉川市电信局综合办公室 陈治勇)

有效监督至关重要

高校自主招生对广大考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喜讯。但是,依据现行中国的这种体制,谁来约束高校的这种自主招生权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如果有关部门不能有效地监管高校的这种自主招生,那么对考生来说还不如取消高校的这种权力为好。不信看看我们身边高级领导的公子们,有多少不是通过关系从名牌大学里混出来的呢?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只能给这些人以更多的可乘之机!(薛枫)

谨防变成“自由招生”

部分高校按一定比例和规模实行“自主招生”,有利于人才多元化和专业化。但是笔者隐隐地有些担忧。高校“自主招生”一旦脱离一定的约束和监督,其效果想必与初衷适得其反,“暗箱操作”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觉得在给高校一定的“自主招生”权力的同时,要防止有人乘机“玩猫腻”。首先要警惕“关系网”的借机覆盖,在人情关系的支配和左右下进行“自主招生”,那样岂不是成了“自由招生”了?其次要防止“糖衣炮弹”对“自主招生”的误导和扭曲,让“自主招生”能够有效地与腐败隔离开来。要搞好和完善“自主招生”,需要制度制约,需要增加招生透明度,需要严格的尺度,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推进。(湖北大学法学院2000行政管理孙飞)

选拔不能限于重点中学

诚然,高校自主招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者独特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形成高校的办学特色和加快创新人才培养;同时也是对现行高考制度的一种改革尝试。但把选拔对象仅仅圈定在极少数省级以上重点中学的做法,在惠及少数高校和很少一部分考生的同时,对相应的负面效应考虑显然不足。

其一、这样自主招生岂不使择校风愈演愈烈。现在自主招生的高校是22所,比例是5%,以后会不会像国外一样全部放开?众多学生家长对此自是十分敏感。名校如此自主招生岂不是在向人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要上重点高校就得上名牌中学,最起码也得是省属重点中学。我敢预言,如此自主招生将会使择校热进一步升温,而随之产生的腐败问题将会更加严重。

其二、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极不均衡,一些学校已经采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而在落后的农村还有一些学校的教师因粉笔定量不够用而苦恼。本来名牌高校在发达地区投放的招生指标就有过多之嫌,比如,北京市高中毕业学龄人口只占全国的0.9%,但北大、清华在北京的招生名额分别占总数的13%和18%。而自主招生都把目光瞄准了少数重点中学,岂不更减少了落后地区的招生名额?

招生莫给学生“添负”

我一同事的孩子前年参加艺术类院校的招生考试,为了增加上大学的机率、上好大学的机会和保险系数,在3个多月的时间内,先后参加了从中央音乐学院到省、市高校,从本省高校到外省高校8所大学的招生考试,据说,他这还不算多的,最多的学生连续参加了30多所大学的招生考试。事后,大家都把参加艺校招生考试称为马拉松比赛。不少学生在这样漫长的考试中,身心俱疲,有的几近崩溃,不少有幸考上大学的学生,也因此失去了对艺术的兴趣与爱好。

我不太清楚各高校在制定自主招生方案时,今年或者以后是否会自主组织一些像艺术类院校一样的入学考试,如果不考的话,自主招生难免会成为新的腐败温床,如果要考的话,各高校应尽量减少考试的内容,统一考试的时间,部分高校最好能够组织一些基础课的联合考试,尽量减少学生应试的次数,尽可能避免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考试负担和精神压力,力争把自主招生这件好事办好。(武钢矿建公司 王国军)

高校当珍惜自身信誉

自主招生利大于弊,这是勿容置疑的,现在,人们最为关心的是自主招生会不会演变成“自由招生”、“腐败招生”。尤以试点高校为众矢之的。应该说,人们的担心是有依据的———去年,湖北某艺术高校一副校长,凭借主管招生的权力,因弄虚作假中饱私囊被判刑。说来说去,还是一个信用的问题。只要试点高校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办法堵住可能产生的漏洞,真正做到公正与公平,非但提高了学校的信用,也才能使这一制度真正造福广大考生。(武钢修建公司六处 史杰)

谨防黑洞

高校自主招生无疑是高等教育进行改革的一个重要尝试。我们在积极推进这项改革的同时,要完善制度建设,防范舞弊,而重点是要规范招生过程中的专业调剂行为。自主招生给予了高校足够的专业调剂权和设置权。一方面,学生在入学时,专业调剂现象越来越严重,低分者由于“关系”被调剂到好专业的比率也越来越高,造成高分者被挤,这对他们很不公平。另一方面,高校由于想招到好生员,就会在热门专业中扩招,甚至不顾客观条件的允许去开设一些热门专业和专业方向。这除了加剧了冷、热门专业不平衡,还会促使一些高校通过“调剂专业赚钱”的现象得到蔓延。同时,获取自主招生的高校在确定自主录取的试点中学时是有限的,也是该校“自主”确定的,不免有一些人情或关系因素。这也是我们必须预先考虑的问题之一。

面对高校的自主招生,我们在看到改革希望的同时不要忽视了它所带了的压力和挑战,要谨防高校自主招生的黑洞。同时建议有关部门要加强招生监督,真正实现公平、公正、公开。(华中科技大学西七舍143室 陈栋)

《长江日报》 (2003年3月27日)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