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四年能记住的事情不多,最难以忘记的是在夏天的夜晚里,吟唱校园民谣时的那份浪漫与感动。喜欢音乐,但是对那些缺少感情的情歌总是难以深爱;也喜欢摇滚,但摇滚是一种激情,是一种精神,生活毕竟是平淡的,激情过后还是要回归平淡。所以爱了民谣,爱上了那份只属于心情的简洁与淡泊。
在众多音乐形式当中,民谣是特别的,质朴而纯真,丝毫不受几百年来音乐流变和现代时尚的影响。最喜欢鲍比?文顿的那首《以吻封缄》:这一个夏天学期就要结束了,朋友们都将随风四散,临行时答应好朋友——把每一天装进信封里,用一个吻封上它寄给你,我们九月再见吧。离别时浓浓的不是离愁,而是浪漫,《以吻封缄》唱出了令人新旌动摇的少年情怀,也令很多人深深爱上了民谣。
早期的民谣是无忧无虑的,喜欢自然小景,很少表现沉郁的悲调。象《乡间小路》、《外婆的澎湖湾》、《踏浪》以及《让我们看云去》等。这个时期的民谣崇尚的是清澈亮丽的嗓音,一派天真率性,象个儿童,因为不做作,且有一种天才焕发的拙巧,所以可爱,所以美。在时代变迁的同时,民谣也在不断向前发展,就像少年时期疏朗的岁月,带着本真的冲动,虽然恬淡却自有清香,虽然简单却感情丰富。每当听到那些民谣歌曲,总是感动莫名,难以自抑。
进入90年代,大陆校园民谣的创作和出版一时间风行起来。高晓松是这个时期的一个代表,他的《同桌的你》让无数少男少女痴迷,那一段十分幼稚的少年情怀,付出的却是一种最纯的真情。“谁看了我给你写的信,谁将它丢在风里?”后来的成长就是这样无情地将朦朦胧胧的少年情怀送进了历史。正如“我也会给她看相片,给她讲同桌的你”一样——我们都不是孩子了!这种舍弃是一种必然,我们都无法选择。但是在内心深处,这种情感是一种多么值得牵挂和诊视的东西啊!可以说,校园民谣中最好的一些歌都是产生于一只脚踏进成人社会时对青春的回望。在那里,轻快的眼泪变成了沉重的叹息,轻快的眼泪是少年的眼泪,少年不识愁滋味,却有那么多无由的感伤,当我们能够最深的体会青春的珍贵和美好时,我们已经不再年轻了。青春依然是那么真真切切,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校园民谣Ⅰ》中金力的《那天》、沈庆的《没有想法》和《青春》、郁冬的《老屋》,也都多少和高晓松的歌一样,站在迈进成人的门槛上,慨叹青春、少年、校园时代的最终离去。在《校园民谣》中,最喜欢高晓松《冬季校园》、《关于理想的课堂作文》、《流浪歌手的情人》、《模范情书》、等,这些歌总让人回想起单纯浪漫的学生时光。
现在回想起来,自己最快乐的时光还是四年的大学时光。虽然也曾彷徨,虽然也曾颓废,但却始终难以忘怀。校园里的夜是妩媚的,夏夜的风也是温柔的。曾经坐在绿园的长椅上,弹起心爱的吉他,唱着哀伤的歌,心都醉了。轻轻的拨动琴弦,弹的不只是音乐,更是一种心情,快乐也好,悲伤也好,唯一不变的是那份感动。民谣的配乐一般都是简单的,往往只是一把吉它,最多加支口琴,就可以变幻五彩的音乐。没有撕心的呐喊,没有抵死的缠绵,有的只是灵魂深处的欢笑与哭泣。
青春总是这样匆匆即逝,那种青春自身的悸动,无边无际的梦想,不知来由的忧愁,单纯的浪漫再也不会有了。“我们年少时不经心许下的愿,再提起时依然多温暖,也曾约定彼此经常见面,相见时已多年!长的心情短的命,长长短短谁也说不清……”抬起头,回首逝去的岁月,早已泪流满面!(郭新波)
《华商报》 (2003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