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视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视点 > 正文

为“重理轻文”现象把脉

来源:   时间:2003-03-19  浏览:

近年来,“重理轻文”现象在我国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每年高考,报考理工科的考生人数大大超出报考文科的考生人数。更为严重的是,用自然科学标准衡量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价值取向日趋明显,在高校排名、人才评价中比比皆是。针对上述现象,出席本次两会的教育界人士既进行了中肯的批评,又表示了深切的忧虑。理科“科班”出身的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代表在会议讨论时说:“人文社会科学是生产精神食粮的,是培养和造就人类思想的宝库。如今,教育制度对文理科的差别对待、各种教育经费申报中的不合实际,让人文社会科学难有存身之地。”

“重理轻文”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无疑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择其大略,我个人认为以下三者是其主要成因:

其一,人们对科学价值评判的误差。在许多人眼中,在自然科学领域有了发明和创造,才算是取得了科学成就,才能赢得科学家的荣誉,而一些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成就,往往得不到足够的认同和充分的肯定。事实上,人文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往往是不可估量的。

其二,学业实用主义的被普遍认同。由于社会劳动资源的配置不均和就业岗位的供不应求,“文科毕业生找工作难”业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在求职杠杆的操纵与引导下,大多数学子便“义无反顾”地把自己报考和主攻的学业投向了理工科。

其三,社会对人文科学的制度性歧视。这是造成“重理轻文”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当前的一些制度,已经并还在自觉不自觉地为“重理轻文”大开绿灯。譬如,正像一些代表委员所指出的,我国“两院”院士的评选只在理工科领域进行,而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只在理工科领域设立院士制度,等等。

遏制和消除“重理轻文”现象,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我觉得,当务之急是进一步改革教育管理体制,修订有关制度规定,从政策、制度、经费保障、价值评判和社会舆论等各个方面,鼓励人们重视人文社会科学、投身这一事业。

《工人日报》 (2003年3月19日)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