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视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视点 > 正文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当前基础教育发展机遇与挑战等问题答记者问

来源:   时间:2003-03-03  浏览:

2001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强调了要坚持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绘制了“十五”期间我国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蓝图,提出了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治本之策,对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进行了部署。一年多来,各地贯彻会议精神,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如何,会议作出的有关重要决策落实贯彻得如何,我国当前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走访了教育部有关方面负责人。这位负责人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之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和基础教育领域广大教育工作者,全面扎实地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义务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快,管理体制改革、课程改革等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问: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这次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请问,这项改革目前进展如何?

答: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根据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与时俱进,果断地作出了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重大战略决策,提出了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要全面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新的体制是推进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正在从根本上实现农村义务教育主要由农民承担向主要由政府承担的转变、实现主要以乡镇为主管理向以县为主管理的转变。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02年年底,全国分别有97%和93%的县已将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管理和人事管理上收到县。目前,以政府为主,确保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确保农村中小学正常运转经费、确保农村中小学建设和危房改造等所需资金的经费筹措机制正在逐步建立,近年来,影响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一些突出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问: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是社会各界广为关注的话题,请问各级政府如何采取切实措施,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特别是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拖欠问题的?

答:一是确保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发放取得积极进展。各地已普遍将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管理和人事管理上收到县,由县统一发放教职工工资。同时,从2001年起,中央财政每年安排50亿元转移支付资金,用于补助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等中西部困难地区发放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加大清欠工作的力度,使拖欠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的势头得到了遏制。2002年,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做到当年不新欠教职工国标工资。

二是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成效显著。2001年和2002年中央共投入30亿元专项资金,由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共同实施了“全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到2002年底,中央资金支持的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危房改造资金总量达120亿元,改造D类危房(最危险的)面积3000万平方米。全国中小学危房比率由改造前的9.6%下降至7.6%,降低2个百分点。

三是“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进展顺利。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十五”期间中央财政再安排50亿元专项资金,加上地方配套资金,实施第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截至2002年9月,已完成新建项目小学1102所、项目初中486所;改扩建小学2357所、初中1330所;新建小学校舍68万平方米、初中校舍67万平方米;改扩建小学校舍129万平方米、初中校舍191万平方米;培训小学、初中校长和教师6.7万人次;向360万人次的贫困小学生和初中学生免费提供了教科书;购置小学和初中课桌凳50万单人套,购置小学和初中图书215万册,购置小学和初中教学仪器设备价值2593万元,配置小学和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设备价值6285万元。

四是半数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省份明确划定了税费改革专项资金用于教育的数额或比例。据了解,2002年扩大试点的16个省份中,有半数省份明确划定了税费改革专项资金用于教育的数额或比例,陕西、湖南、湖北等省份划定的比例大于60%。

经过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总量有了较大的增加。据统计,2001年,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为2178.59亿元,比1997年的1395.18亿元增长56.15%,其中,预算内经费拨款为1379.4亿元,比1997年的733.52亿元增长88.05%。2001年全国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比1997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645.28元、817.02元,分别比1997年增长93.31%、38.15%。

问:多年来,教育部始终坚持治理农村中小学乱收费,请问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后又有何新举措?

答:在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同时,各级政府采取切实措施,坚决治理中小学乱收费。自2000年开始,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每年都下发专门通知,要求各地严格收费审批程序,稳定收费标准,加强监督检查,禁止一切乱收费现象。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三部委联合发出通知,在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试行“一费制”;同年5月,国家计委、财政部、教育部又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教育收费公示制度的通知》,规定对学校收费要实行公示制度,加强收费的透明度。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以后,各地把规范农村中小学收费行为,在贫困地区实行“一费制”作为贯彻会议精神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各地相继出台了一些有关政策。经过各级价格、财政、监察、教育等部门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中小学乱收费现象得到了遏制,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特别是“一费制”的试行,对规范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收费管理、减轻农民负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贫困地区农民群众、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拥护。

问: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贫困地区、弱势群体的教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请问教育部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关怀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义务教育。一期和正在实施的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有力地推动了贫困地区普及义务教育。2000年开始,中央组织实施“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工程”和“大中城市学校对口支援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贫困地区学校工程”,有力地推动了全社会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义务教育。

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义务教育学业,各级人民政府认真完善并落实中小学助学金制度,采取减免杂费、书本费、寄宿费等办法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负担。2001年,中央财政将国家义务教育贫困学生助学金由原来的每年3000万元增加到每年1亿元,重点资助西部地区家庭经济困难中小学生。2001年秋季开始,中央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专款,开展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制度的试点工作,每年约有200多万名中小学生受益。2002年中央财政又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新疆、云南等13个边境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边境县(边境团场)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九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资金,在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地区初步建设了一批寄宿制中小学校,2002年中央财政又安排了4亿元专项资金,继续用于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

针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目前,初步形成了“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解决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制度,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义务教育的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财政共投入特殊教育补助费达2.6亿元,地方投入在20亿元以上。目前,以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普通学校特教班和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殊教育格局基本形成。

问:几年来,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取得哪些新进展,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如何?

答:在2000年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2002年“普九”的人口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据去年底统计,全国实现“两基”县(市、区、旗)及县级行政单位已达2598个,人口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3%,比1997年增加了0.7个百分点;初中毛入学率达到89.7%,比1997年增加了2.7个百分点,全国初中在校学生数达到6687万人,比1997年增加了1439万人,增幅达27%。在“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指导下,我国不同地区的义务教育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较大发展。贫困地区“普九”攻坚步伐明显加快;已经实现“普九”的地区,采取切实措施,推动“普九”巩固提高工作;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建设高质量、高水平义务教育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中小学德育工作继续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为重点,努力探索,积极创新。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调整和改革小学和中学德育课程的设置,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已经开始在实验区试验。2002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各地普遍开始部署贯彻实施了有关工作。利用国家彩票公益金扶持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国家投入彩票公益金3亿元扶持164个县建设青少年活动场所,此外返还彩票公益金3亿元用于各地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社会育人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正在形成。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进一步加强。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工作进展顺利,发展势头良好。2002年4月,教育部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电视电话会,部署了省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会后,各地积极贯彻会议精神,认真部署省级实验区工作,全国范围内已有530个省级实验区开始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实验,参加实验的学生数达870余万人,约占同年级学生总数的18-20%。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取得新进展,“校校通”工程实施顺利。截至2002年底,全国中小学拥有计算机584万台,学生平均拥有计算机从1999年每121名学生1台提高到每35名学生1台;建成校园网26000多个,比上年增加了1倍多。国家对中西部地区信息技术教育的扶持力度加大,已安排3.6亿元用于贫困地区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今年还将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各地普遍加大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的力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进一步加强。

问:目前,我国义务教育还存在哪些问题,教育部将如何进一步解决?

答:我国义务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工作进展还不平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扶持贫困家庭子女入学工作亟待加强。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视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加大义务教育阶段扶贫助学工作的力度,积极资助贫困地区、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要加大调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工作力度,建立各级政府职责明确、运行规范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各级政府按比例分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完善上级财政对经济困难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制度;要坚持教育创新,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积极、均衡、协调和持续发展。

《中国教育报》2003年3月3日第1版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