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推进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改革,经学校研究决定,2011年度同济大学继续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教授、副教授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正副高职人员以及优秀青年教师工作,真诚欢迎海内外优秀学者加盟同济大学。
一、学校简介
同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她创建于1907年,早期为德国医生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取名"同济"意蕴合作共济。1912年增设工学堂,1923年被批准改名为大学,1927年正式定为国立同济大学。抗战期间曾内迁经浙、赣、滇入川,1946年回迁上海并发展为以拥有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海内外的综合性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后,同济大学成为国内土木建筑领域最大、专业最全的工科大学。1979年经中央批准恢复对德交流,在中科院学部委员李国豪校长领导下实行“两个转变”,即由土木为主的理工科大学向理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转变,由国内普通高校向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窗口”之一的国际性大学转变,从而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经、管、文、法各具特色的多科性大学。1995年实现由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1996年并入了原上海城市建设学院和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被国务院领导赞为高校体制改革中的"同济模式"。2000年4月又与上海铁道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同济大学。目前是一所拥有理、工、医、文、法、哲、经济、管理、艺术、教育10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所文理交融、医工结合,特色鲜明,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往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学。作为研究型大学,学校是首批被国务院批准成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作为全国重点大学,学校被列入国家财政立项资助的"211工程"、"985工程"和国家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与地方重点共建的高水平大学行列。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一所国际知名的、综合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
同济大学现有建筑与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经济与管理、电子与信息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外国语、人文、法学、马克思主义、政治与国际关系、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医学、理学、交通运输、汽车、海洋与地球科学、生命科学与技术、航空航天与力学、传播与艺术、设计创意、体育教学、软件学院及女子学院等学院,建有城市与轨道交通研究院、现代农业研究院等研究院所,还建有继续教育、高等技术、职业技术教育、国际文化交流、网络教育、汽车营销及电影学院等,学校还设有经中德政府批准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中德学院、中德工程学院、与法国巴黎高科大学集团合作举办的中法工程和管理学院、中意学院等。目前学校共有74个本科专业(其中23个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5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点,46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点,19个博士后流动站,全日制学生近4万人,教学科研人员4200多人,其中有中科院院士6人,工程院院士7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人,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1人;入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教授等正高级职务860多人,副教授等副高级职务1380多人。作为国家重要的科研中心之一,学校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2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校还设有6个附属医院和3个附属学校。
同济大学在长期办学中形成了以“严谨、求实、团结、创新”为校训和“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同济精神,逐步形成自身的五大办学优势:历史悠久、学风严谨、师资实力雄厚的传统优势;建筑、土木、海洋、环境、车辆、交通等水平居先的学科优势;博采众长,对德(欧)交往窗口的国际交流优势;立足上海、紧密结合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地域优势;直属中央、服务于全国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建制优势。
近年来同济大学正在探索并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现代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确立“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全面素质教育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往”四大办学功能协调发展,努力强化服务社会的功能,实现大学功能中心化。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地区经济重点需求为指针,促进传统学科高新化、新兴学科强势化、学科交叉集约化。与产业链紧密结合,形成优势学科和相对弱势学科互融共进的学科链和学科群,构建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体系。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贡献的过程中,争取更多的“单项冠军”,提升学校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
二、有关招聘方式
1、2011年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校内外公开招聘:面向内海外公开招聘,引进优秀归国留学人员。(按照以下要求办理)
2、长效招聘机制: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招聘。
三、应聘基本条件及设置岗位
1、热爱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身体健康,能全职在同济大学相关学科教学、科研岗位上工作;
2、满足同济大学高级职务任职条件及相关岗位的具体要求;
3、对于在海外著名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有较长时间留学海外经历、且研究成果突出者,可以不受任职资历的限制;
4、也欢迎外单位已经担任正、副高级职务的人员,应聘我校教授、副教授等职务。
主要岗位设置情况请阅:2011年度面向海内外招聘高职及优青需求表
具体岗位设置的详细事项要求,以及具体应聘岗位的联系方式,请访问2011年度面向海内外招聘高职及优青工作联络表
四、应聘程序及材料提交时间
1、应聘者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传真等方式直接向有关设岗招聘院系提出申请,并在规定时间内将书面申请材料送达相关院系,电子版材料递交招聘院系同时需向学校人事处师资科备份,师资科E-mail:szk@tongji.edu.cn。
2、本次应聘申请的截止时间为2011年9月30日,申请材料送达各学院的截至时间为2011年10月10日前。
五、联系方式
地 址 :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邮 编 : 200092
学校具体联系方式:
1、年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校内外公开招聘联系方式:
网址:http://hr.tongji.edu.cn/
电话:0086-21-65983515;65983862
E-mail : szk@tongji.edu.cn
人事处师资科 王老师,任老师;曹老师,翁老师。
2、长效招聘联系方式:
网址:http://hr.tongji.edu.cn/
电话:0086-21-65987069
E-mail: lumeihong321@126.com lily_luyan@126.com
人才办: 陆老师
2011年度专业技术职务主要设岗单位联系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