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周玉斌:造园不能单纯仿造 更需文化延续

来源:【姑苏晚报】   时间:2013-09-22  浏览:

  本报讯(记者 王小兵)现在很多地方都在进行古建老宅的修复保护,也有不少人热衷于“造园”,那么在古建恢复和“造园”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对此,昨天参加吴江区静思园开园10周年庆的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周玉斌认为,恢复古建老宅和“造园”不能单单地仿造,更需要注重文化的延续、保护和传承。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一些古建筑随之消失。古建筑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但它又代表着历史。静思园园主陈金根几十年来致力于收集、保护历史文化古建筑。1983年开始,陈金根开始收藏古建筑和奇石,经过近10年的准备,1993年,陈金根开始动工造园。2003年静思园正式对外开放,2005年静思园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今天静思园收集了来自浙江、江西、安徽等地的古建筑1000多座、300多座古桥,成了名副其实的古宅和古桥的“博物馆”。吴江相关负责人表示,静思园具有江南古典园林的文化底蕴,为文化的交流、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注入了更多的内涵。
  当天,静思园不仅迎来了开园10周年庆,还进行了静思园配套工程亩中山水项目奠基仪式,以及进行了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静思园规划设计基地、静思园书画院揭牌仪式。仪式结束后,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周玉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静思园建立规划设计基地,是因为静思园是传承创新的“产品”,在静思园设基地一方面是作为同济大学学生园林建筑的研究基地,另一方面是想把静思园作为规划设计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古建修复和“造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周玉斌表示,古镇保护和发展是很多地方面临的现实问题,对于传统古建筑、古镇的保护开发,希望能保持原有的风貌进行;对于各级的保护文物,最好能修旧如旧;对于历史的风貌区,最好能在保持风貌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的功能,但最好把形式与内容相互结合,而不是光注重形式,简单地仿造,应该更多地注意文化的延续、保护、传承和发展。
  http://epaper.subaonet.com/gswb/html/2013-09/22/content_62388.htm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