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梅以来,雨水成宁波慈城硬伤,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冯宅浸泡在三十四厘米深的水里,人们只能用水泵抽水。
连续几场大雨,把一个之前从未重视过的问题暴露出来:面临强降雨时,古城的排水系统能负担吗?
水系破坏成了主因
慈城是江南少有的保护完好的古县城。以古县衙、孔庙、校士馆、冯俞宅、甲第世家、符卿第等古建筑为标志,城内留存官宦宅第、祠堂牌坊、学宫书院和粉墙绮窗,文物古迹众多,历史遗迹丰厚。在约5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拥有国家省市区四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家。
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古城水系破坏,成了古城内涝最重要的原因。当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请教“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获得者、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时,他表示,必须恢复古城河道,才能解决古城内涝问题。
阮仪三教授是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我国古建筑保护的权威人物,他因努力促成平遥、周庄、丽江等众多古城古镇的保护,被人们称为“古城卫士”。他曾多次到访慈城。他说,随着城市化进程,中国古城“一街一河”的原貌被破坏,古城原本发达的排涝系统被破坏,排水不畅,对老建筑的危害是很大的。比如冯宅是砖瓦结构的老房子,木柱和墙角水一泡,就会松动,自然是要减寿。
排水体现古人智慧
阮仪三教授介绍了古时慈城的水利系统。他说,古时慈城和中国多数的古城如苏州、乌镇一样,都是“一河一街”的方块格局。
古人在建城池时非常讲究风水,如果古城要被水淹,那是非常不吉利的,所以城池建造时会重点考虑排水的科学性。即便南方如福建因为地势低,海水倒灌,古人也早就有设计。比如福建古城的楼台上是有门的,一旦发生内涝,可从二楼出去,而一楼他们通常不放重要的东西。
这方面有个案例:1989年,阮仪三曾探访乌镇,当地发大水,乌镇古城没被淹,但新城却淹了。
在苏州有句古话:吴郡虽号为泽国,却无垫溺之患,赖其沟渠滂通。阮仪三说,古时的慈城也是这样,排水系统发达。
“赶快接受教训吧!”
然而,对于阮仪三的建议,宁波市慈城古县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总师办段闻生则说,恢复古河道以解决内涝问题的思路,已在认证中被否决。原因有三:外面水系不通,就算恢复内河河道,水也排不出去;古城道路太窄,挖河道后,汽车就无法通行;此外费用太高,其中包括拆迁的费用。
对于段闻生三点理由,阮仪三的回答是:古城内河必须恢复,哪怕道路狭窄点,汽车不能开怕什么?步行不就可以了?比如法兰克福的古城内就是禁汽车通行的。内河挖通后,还要和外河河道挖通。至于说费用太高,当初填埋的时候为什么不考虑仔细?
“淹一下也有好处,让我们明白盲目建设最终是要吃苦头的,赶快接受教训吧!”阮仪三说,现在在苏州古城已经恢复了一条1972年填埋的干江河,紧接着还有两条河也将恢复。 邵巧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