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是一个国家的精神灯塔。山河无恙,因无数先烈前赴后继、抛洒热血;国泰民安,因万千英雄舍家为国、奉献生命。“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新形势下,要重视维护历史真实、守护英烈荣光。
第一,以研为本,夯实理论根基。
围绕英烈精神展开系统化研究,增强穿透力、解释力和感召力。通过加强学理阐释,将英烈精神的科学内涵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紧密结合,深入挖掘内涵、特征与时代价值。
第二,以事传道,讲好英烈故事。
通过寻访红色遗址、整理革命文物、采访革命后代等方式,收集鲜为人知的红色故事,并以生动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将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娓娓道来,用革命壮举激发建设热情。
借助新技术、新平台和新形式,让红色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从匠心创作到品牌打造,从内容长短搭配到传播形式融合,数字化传播通过创新视听手段和多样化载体,让故事更生动、道理更透彻,让英雄人物从历史长河中“跃”入新时代视野,在润物无声中更广泛、更有效地发挥培根铸魂的育人作用。
第三,以行为要,捍卫英烈尊严。
在自媒体活跃、视频化传播的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生成的虚假信息涌现,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挑战。一些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平台上伪造英雄烈士的所谓“负面信息”,企图混淆视听,抹黑英雄形象,扰乱公共秩序,不仅是对历史的亵渎,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伤害。
正所谓,“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要颠覆一个政权,必先颠覆其历史根基;要摧毁一个民族,必先摧毁其英雄典范。面对“野史”和抹黑,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辨别能力,不轻信和传播不实言论。对于错误观点和理论谬误,要理直气壮地予以批判、驳斥和澄清,敢于发声,勇于亮剑。
(作者分别为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同济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教授)
链接:https://www.jfdaily.com.cn/staticsg/res/html/journal/detail.html?date=2025-04-08&id=428080&page=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