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影片中的一句台词,“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我们下一代就要打”。历史关键时刻,我辈唯有努力向前。
《长津湖》热映。尽管影片竭力还原战争场景,但与真实的惨烈程度可能还是相距甚远,战役之后双方的战损数字毕竟就放在那里,美陆战一师和我九兵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失去了持续大范围高强度的作战能力。观影之后,不由联想起当前全球竞争背景下我国的科技自立自强。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高度“不对称”的战争——
一是“空间不对称”。战争初期,美军及其仆从国军队形成了对朝鲜半岛绝对的制空权和制海权,具有完全的“立体化作战”能力。囿于后勤保障,我军只具备发动较短时间地面进攻的能力。
二是“力量不对称”。在长津湖战役中,仅美军陆战一师,就配备了各种型号的坦克173辆,以及各种型号的火炮352门,还可以随时得到美军战机和海军舰炮的超强火力支持。强有力的后勤保障系统可以为前线美军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资和燃料补给。志愿军九兵团则仅仅拥有轻武器和有限的炮火支持,战士们只能靠啃食冻土豆维持潜伏和战斗所需的能量。
三是“信息不对称”。美军凭借强大的侦察和通信系统,可以及时掌握战场的动态变化。我军则只能依靠简陋的通信设备。电影《长津湖》中有几个细节值得关注,“第七穿插连”的第一项任务就是以人力方式将电台和译电人员护送至志愿军司令部,保障其战役指挥。在行军和作战过程中,我军主要靠军号和哨鸣保持联络。毛岸英作为作战参谋,为抢回一张大比例的作战地图献出宝贵生命。
为了尽可能消除这些不对称,志愿军想尽一切办法。
首先是靠精神和意志,以大无畏的“钢少气多”对抗美军的“钢多气少”。在后勤保障乏力的情况下,单凭血肉之躯对抗极度严寒,九兵团涌现出三个全建制的“冰雕连”,至死保持战斗姿态。
其次是充分利用长津湖地区的崇山峻岭和极端天气,抵消美军的侦察能力优势,使得部队能够隐蔽接近作战区域。然后,利用地形以及我军善于“近战”“夜战”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对冲美军的火力优势。最后是靠各战斗单位和人员之间的团结和协同,七连在穿插途中,发现兄弟部队攻击敌通信塔台受阻后,立即组织力量配合作战。其余部队继续执行护送电台任务,路遇敌援军后,毫不犹豫展开“打援”。
当前,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正在悄然上演。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指出,“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我们应该从长津湖战役中汲取精神力量,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努力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一是发扬抗美援朝精神,加快建设科技强国。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艰苦卓绝,意义重大。对于整个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曾这样评价:“抗美援朝战争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一个觉醒了的、敢于为祖国光荣、独立和安全而奋起战斗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战争结束迄今已有近70年时间,我国的综合国力空前提升,国内外形势也发生诸多深刻变化,“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广大科技工作者应该努力将抗美援朝精神中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和国际主义精神,转化为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是推动形成直面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的体系化能力。长津湖战役深刻说明了一个道理,现代战争已经不再仅仅是士兵战力、武器装备及战术组织层面的比拼,而是整个作战及保障体系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如果在志愿军战士们勇敢战斗和战斗单位之间有效协同的基础上,辅以有力的空中战斗支援和后勤保障,长津湖战役的结局可能又是一番景象。同样,科技自立自强也是一个系统推进的过程,既要有基础前沿研究领域的长期部署,也要有剑指“卡脖子”领域的攻坚克难。既要关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集群式突破,也要着力推动相关的装备研制、软件开发、工艺升级及管理提升。既要推动科研机构的效率提升,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也要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升全社会科学素养。
三是建立最广泛的科技创新统一战线。抗美援朝是党中央在新中国刚刚建立,整个国家“一穷二白”,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作出的战略决断,依靠的是国内四万万同胞的“万众一心”,以及国际上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当前,科技创新突破的复杂性和集成化程度日益提升,需要在更大范围内实施更加有效的配合和协同。在国际科技合作中“单边主义”“孤立主义”“封闭主义”倾向抬头的形势下,应努力构建最广泛的科技创新统一战线,包括肩负挺进科技创新无人区使命的“先锋队”、以战略科技力量为核心的“主力军”、专注于颠覆式技术研发的“特种兵、”由中小微创新型企业和社会创新力量组成的“预备役”等。同时,推进更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团结国际科学界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应对人类共同挑战。
长津湖战役虽已经过去多年,但抗美援朝精神永存。当前,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加剧,科技自立自强迫在眉睫,借用影片中的一句台词,“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我们下一代就要打”。历史关键时刻,我辈唯有努力向前。
(作者陈强系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市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5gB8AYgHgAD7lnFYBYR6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