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战略和标志,孔子学院的建立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呈现了方兴未艾的局面。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海外中国热、汉语热和中华文化热的兴起,我国顺应这一潮流,国家汉办自2005年起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在68个国家的205个城市,建立了231所孔子学院,发展非常迅速。孔子学院在很短的时间里,在海外从不被接受到积极争办的历程充分证明,建立孔子学院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
党的十七大报告从中华民族繁荣的高度、从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对促进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深刻的论述和全面部署。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当今世界,文化的力量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高速化和文化多元化日益深入的态势下,在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的今天,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日益吸引着世界各国人民,突破了曾经对我敌意很深的西方国家的全面封锁、战胜了以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对我的横加牵制,以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形式深入这些国家,并在那里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中华文化宣传工作,受到当地从青年学子到高龄人士的欢迎,人们从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中认识了中国,这种从不接触、不了解到主动学习,逐渐对中华文化产生兴趣的过程,证明了孔子学院这一对外文化传播方式是切实可行的,这种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正在转化成中外民间交流、进而达到促进相互理解的动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突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伟大胜利,这种以汉语为抓手、以文化为纽带的中外交流和公众外交方式可以对官方外交产生补充作用。
由于文化具有强辐射性和高渗透性的特征,因此,孔子学院广泛布点的工作,就更显示其深远的意义。这除了文化自身的魅力外,还是我们外交工作的重要渠道,这是因为,在孔子学院设立的地区大多为我国外交和外宣工作触角比较薄弱的地方,公务访问团组往往集中在首都和大城市,而孔子学院的布点有些已深入这些国家的腹地,这对宣传中国、促进友好工作是大为有利的。华文媒体在这些城市和地区也极为罕见,当地人士对中国的了解仅靠主流媒体对华片断的、主观的、武断的抑或敌意的介绍和报道,孔子学院就主动地担负起宣传中国、进行民间交流的工作,成为我国在那些地区的外宣主角,起到了官方外交难以发挥的作用,有与官方外交互补的功能。立足社区、面向民众,以教学汉语为平台,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从文化层面入手,在最前卫、用最基本的方式宣传中华文化,其结果是能发挥出极大的政治作用,为民间外交注入了新的内涵、起到了支点的作用。
孔子学院的办学模式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外方办学主体、国内合作承办院校、地方政府、社区力量和华人社会五个方面的积极性,经常性地对中国进行正面的宣传和报导,有利于消弭“中国危险论”和右翼破坏等负面影响以及有意无意对民众的误导。
孔子学院在构筑和谐世界中也是大有作为的,以文化的功能改善和促进中国与所在国的关系,使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掌握更多的话语权的作用是不能小视的。
总之,孔子学院是新时期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形式,更是大外宣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学院虽以语言教育为媒介,但确成为全方位介绍中国的平台,它以所在国易于接受的方式,为中国文化实现“走出去”战略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和落脚点,成为展示中国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渠道,将为中国营造和平发展的有利环境发挥重大作用。
二
与孔子学院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性质相同,国务院侨办长期以来紧抓海外华文教育不放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华侨华人社会当中产生了凝聚侨心、认同祖(籍)国的巨大作用,为我国对外工作的基本点——爱国、友好力量的构建作出了贡献。海外华文教育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在海外华侨华人子女中教授华文,对于提升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培养文化认同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也为孔子学院培育鲜活的新生力量和后备队伍形成了梯队,与国内高校合作办成的孔子学院提供的语言高端教育,形成资源互补。
众所周知,中国在构建和谐世界过程中,散居在世界各地的几千万华侨华人的力量不可小视,如果他们在各所在国积极宣传祖(籍)国,宣传中华文化,努力将中华文化融入到世界多元文化中来,将有效地消除所谓“中国威胁论”,营造对我有利的外部环境。
但是,在海外进行华文教育及文化推广活动,不能只局限于教授海外华裔青少年及外国人士拼音、汉字,应把中华文化的精神全面向世界展示出来。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切来之不易,但要保住改革开放的成果更不容易,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课题。侨务部门要帮助整个华侨华人社会提高文化素养、质量提高了,就能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传播中华文化,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并作为广大华侨华人强大的精神支柱。
三
要做好海外中华文化传播工作,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国内有关部门,特别是文化、教育、涉外、涉侨等部门要充分提高对海外中华文化宣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能将海外汉语教学仅仅定位在单纯的语言教学上,要将这项工作视为外宣工作,宣传中华文化、以汉语教学为平台、进行公众外交,作为与官方外交互补,增进中外民族间相互理解,抵消“中国威胁论”,构建和谐世界的高度来认识。
(二)侨、汉两办要加强统筹、协调和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盘活汉语国际教学的一盘棋。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民间艺术、民俗宣传团出访,深入社区,通过形象生动的方法传播中华文化,促进受众者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要研究和改善新时期外宣工作的方法,要做到有亲和力,能激发受众群体的兴趣,使之潜移默化地接受,避免空洞、呆板地说教和灌输,为此,应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各国民众的心理分析,制定“量身定做”的实施方案。各相关高校要积极支持和密切配合海外汉语推广和文化传播工作,将这项工作纳入高校国际化建设的范围。
(三)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要与海外侨胞紧密联系起来。那些已融入当地主流社会、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海外侨胞是我们文化宣传良好的桥梁。应鼓励侨胞在一些重要地区注册成立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民间组织,运作有关文化宣传项目,以此弱化官方色彩,提升项目吸引力,还可以通过部分有影响力的海外华侨华人或社团,与当地合作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或者直接通过他们,在当地宣传我国的文化形象、旅游景点等,同时也要注意将当地的文化风情向国内推介,做到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现在侨、汉两办的语言和文化的教学工作主要在社区、在基层、在民间,如果做好了这一工作,对民间增信释疑是极为有利的,民间外交是基础,民意能影响官方外交政策的制定。
(四)涉外文化宣传、教学的官员和从业人员要进一步提高文化素养,提高综合素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培养一大批政治素质高、事业心和责任感强的文化从业人员。外宣的平面媒体和立体媒体应有机结合,目前我们海外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渠道不畅,无论是宣传内容、形式、角度都有所欠缺,我们要加强研究,改进工作。要改进海外华文教材编写的思路和方法,改变教材内容的僵硬呆板有余、生动有趣不足的现状,研究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的教材编写方法,要拓展汉语国际教育的新思路、创新华文教育的新路径。
(五)要加强研究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不使孔子学院自生自灭,要研究对策使其长期、稳定发展的方策。孔子学院建立不易,发展壮大更难,这一新生事物是一个创举,并无先例可参照,是在探索中求发展的,要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发展,对孔子学院的办学思路、模式和方法等进行全面、综合的研究,政府部门及承办院校对于孔子学院遇到的困难和发展过程中发 生的问题要及时帮助解决,化解矛盾。作为我国外宣工作的一大抓手,要使其茁壮成长。
近年来,我国在“大力开展对外交流,深化对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对外文化精品战略,扩大文化产品出口,搞好对外宣传,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多更好地了解中国”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除了开设孔子学院以外,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国外开展“中国年”活动、电视广播互联网通过多语种传播信息等,这些成绩对逐步建立和完善对于向世界正面展示中国形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与发达国家的文化宣传战略及其在全球的文化影响力相比,我国的对外宣传还有许多有待改进之处,如有一些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交流活动由于缺乏明确的目的和周密的实施计划,因此没有发挥应有作用,结果招来外国媒体和人士的攻击的情况应引起重视。这些情况反映出我国对外宣传的思想和观念还不尽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对外宣传工作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加快文化繁荣发展的步伐,重视外宣工作,加大外宣力度,并真正为提高我国软实力而努力。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同济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致公党中央常委、上海市委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