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陈宇光:同济大学招办主任:高考填志愿,先确立“大方向”再选“小方向”

来源:文汇网   时间:2020-07-25  浏览:

又到一年一度的招生季。高校在选拔学生时,学生也在挑选自己心仪的学校和专业。填志愿时,信息对称很重要,考生除了关注具体的专业方向,还需要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高校在洞察未来学科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都有新的考量。建议考生在选报专业之前,在宏观层面,对大学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理念有更多的了解。在考生客观评估自己学业实力填报的基础上,这里特别想和考生说几句填报志愿的“题外话”。

把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纳入填志愿的考量

比起选择“小方向”,定调个人发展的“大方向”更加重要。

什么是“大方向”?我个人的理解,就是立志,要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就要有一种“把青春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情怀。只有把眼光放长远,看清楚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所需,对新一轮或更长时期内的社会需求有所预判,年轻人在决定自己将来走什么路、学什么专业的问题上才会有更广阔的视野,入学后才有明确的动机和方向,不至于迷茫。

从同济大学的专业设置来看,绝大多数学科都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同济的土木、建筑、交通、环境等一批王牌专业,无不是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中得到了快速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后,洞察到未来可能会遭遇的能源危机,学校布局新能源学科,形成办学优势,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7(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的排名中位居全球第一,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6(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的排名中全球第二;进入本世纪,迎接“生命科学世纪”的到来,同济加快了医学、生命科学的学科布局,经过多年努力,也已形成办学特色。

当前,人工智能赋能各行各业,抢抓发展机遇,同济大学最近几年持续加大在人工智能学科的布局。今年我们投入秋季本科招生的85个专业,有超过50个学科专业、辅修专业和微专业和人工智能有关,为更多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

进阶式培养,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读自己喜欢的专业”

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面向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同济今年本科招生以十大特色试验班为主体,实行“1+3”为主的培养模式,以更好地构建“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和大类管理联动”的人才培养新体系。

所谓“1+3”模式是指,本科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在新生院平台开展通识教育,后三年在学院专业开展专业教育。“十大特色试验班”分别是:5个工科试验班,涵盖“建筑城规景观与设计类”“土木与环境类”“智能交通与车辆类”“智能化制造类”“信息类”5个类别,以及人文科学试验班、社会科学试验班、经济管理试验班、理科试验班、医学试验班各1个,覆盖了全校70个本科专业。

为进一步适应宽口径、厚基础拔尖人才培养需求,同济还为本科生设计了满足个性需求的学习方案。

我们注意到,填志愿时,不少学生和家长对于高校的专业设置,其实并不十分清楚。也有一些考生的专业选择是家长的主观意志,而非考生的个人自主理性选择。

针对这类情况,同济大学为新生们开辟了“二次”选择的机会:十大特色试验班的新生入校后,由新生院统一进行教学管理和培养,在第一学年主要以通识教育和专业引导为主,实施学堂式管理。第一学年末,试验班学生可基于个人兴趣和未来专业发展,申请选择所在试验班大类内或跨试验班大类的某一专业作为自己的主修专业。自大二起,学生开始进入各专业学院进行专业学习。目前,同济大学已为学生设计了“主修专业/学位(160学分)+微专业(16-18学分)+辅修专业(30学分)/辅修学位(40学分)+第二学士学位(80-100学分)”的进阶式培养模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近期还推出了第二学士学位招生,学生在本科毕业时,还可通过两年的学习,获得第二个学士学位。

多个创新试验区,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需要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我们还希望给考生一点提示:除了学业水平,希望考生具有创新潜质,具有清晰的逻辑思维和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

从学科发展来看,未来,很多复杂、前沿的研究项目靠单个人的能力,越来越无法胜任,多学科交叉、团队合作是今后科研的“常态”。所以在人才选拔上,除了个人的专业能力,一个人是否有良好的表达能力,是否可以与他人和睦相处,是否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这些都很重要。

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同济大学有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计划和对应的平台。

今年,同济大学在全部省份安排“强基计划”招生。对入选该计划的学生,学校将采用“2+1+X”的本-研衔接培养模式。完成本科阶段学习任务且考核合格的学生,将通过专门的渠道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主要面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的需求。

同济大学在上海继续实施“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招生工作。对于初审合格考生,将依据高考成绩、填报志愿,按院校专业组招生计划数的1.5倍确定入围校测考生名单。校测面试将于8月3日至4日举行。

今年,同济大学还将基于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继续实施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计划。高考成绩在所在省份顶尖的学生,可入选同济大学“顶尖计划”,学生入校后可选择院士导师,确定专业本硕博贯通培养,以及国内、国际联合培养。

作者:陈宇光(作者为同济大学招生办主任)

链接:http://www.whb.cn/zhuzhan/xue/20200725/362258.html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