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从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供应链来看,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和作用难以替代也难以複製
近期有外媒报道译文指,日本和美国的一些政府官员声称要本国企业搬离中国,并愿意支付企业搬迁费用,由此引发了舆论场有关“外资撤离中国”的议题发酵。而事后聪明的网友发现,中文翻译稿中的个别外国政府官员讲话不準确,该官员希望企业撤离中国谈话用的都是虚拟语气,充其量不过是其“美好”愿望而已。眼下的事实恰恰相反,外资并没有如某些西方国家的政客所愿撤离中国,反而呈现出加速流入的态势。
资本市场的反映最直接最敏感。4月份以来,北上资金持续大举流入A股市场,4月淨买入资金已经超过532亿元(人民币,下同),逆转了2、3月流出近1000亿元的态势。当前,众多外资投行对中国资产持“超配”观点,海外投资者近期在加码中国市场时也更加果断力度更大。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市的取得全面成效,新《证券法》的实施和中国资本市场制度的不断改革完善,以及中国精準有效、有节制的刺激政策、新老基建有机结合的基建投入等组合拳发挥作用,中国经济有望在二季度实现全面复甦,将为资本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和强劲动力,外资淨流入将持续。
外资大项目快速推进
外资对实体经济的投入没有明显减少,新的投资不断在增加。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接收国之一,几天前中国北京、惠州,以及美国达拉斯三地举行的“云开工”仪式,宣布总投资100亿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正式动工。零售巨头开市客宣布将在上海开设其位於中国内地的第二家门店,星巴克、山姆会员商店、罗森等纷纷宣布将加大在华投资。近日,霍尼韦尔新兴市场中国总部项目正式落户武汉光谷,全资子公司霍盛工业科技有限公司已註册成立。这是今年以来,首家在光谷设立独立法人公司的世界500强企业。
上海是外商投资的热土和高地,也是全国吸引外资的风向标,今年一季度上海利用外资逆势上扬,吸引实到外资46.69亿美元,同比增长4.5%。其中,3月实到外资18.72亿美元,同比增长20.8%。近期落户上海的项目和企业普遍具有项目开放力度大、投资额大的项目多、产业先进性强、项目能级水平高四个特征。比如香港怡和集团新设徐汇滨江综合体项目,总投资45亿美元,日产与东风合资的汽车金融项目总投资8亿美元、西班牙海斯坦普投资性总部的增资项目总投资7.2亿美元等。
上述外资大项目的快速推进,显示了外资对中国发展前景的强劲信心。中国美国商会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受访企业未来三年在华再投资意愿依然强烈,近七成企业计劃2020年在华再投资。这些都说明,外资撤离中国是个伪命题。
当然,我们不否认,由於疫情蔓延暴露出来一些国家在医疗防护物资等特定商品的短缺,使得某些国家希望特定商品生产企业回流以备未来之急需。但无论从理论还是现实来看,外资企业的跨境投资是市场经济规律决定的一种长期资本活动,不是政府官员的意志所能左右的。这是因为,外资企业一般都不是政府控制的企业,政府官员是有任期的,而外资企业是要长久活下去的,企业是否搬迁决定权在企业而不在政府。企业是经济动物,都是逐利的,哪裏有市场、哪裏生产成本低、哪裏能够盈利赚钱,就到哪裏投资生产,这样企业才能活着和发展。中国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市场,最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体系,相对较低的综合生产成本,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对外资的吸引会越来越大。
从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供应链来看,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和作用难以替代也难以複製。中国製造业已经成为全球价值链重要组成部分,研发投入全球第二,全球製造业领域的创新大都离不开中国。2019年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报告得出一个重要结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依存度在相对下降,而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依存度在相对上升。事实和数据也证明,作为全球唯一一个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供应链优势明显,特别是像家居用品、高科技零部件、纺织服装等行业的全球产业链,高度依赖中国。
中国是33个国家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65个国家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作为全球工业品最大的市场之一,中国的工业产业链不断汲取着来自於世界巨头们的先进技术和产品,然后又源源不断生产各类产品输送至全球各个角落。目前中国是全球疫情最先得到控制的国家,在许多国家停工停产的情况下,中国生产的防疫物资和生活用品,正源源不断的发往世界各国,有效支援了世界各国抗疫,也维护了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在目前情况下,要求外资从疫情控制好的国家撤离到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国家,显然是不现实的。
有人担心,疫情会导致中国的产业链转移到东南亚一些国家,这种担心也没必要,因为这些国家不具备中国的重化工业基础产业链。重化工业相当於工业经济中的基础设施产业,没有重化工业,就没有现代工业经济所必需的原材料生产能力和机器生产能力。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历经几十年建立起自身重化工业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条件,某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并不能在短期内建立起完整的重化工基础产业链,目前没有取代中国的基础条件。
理性看待个别供应链外迁
但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链也面临着分散化、就近化和多元化布局的挑战。跨国公司过去极为讲究供应链的高效和成本低廉,后疫情时代可能会更看重供应链的安全性,有的企业可能会全球开设多工厂以更接近终端客户,同时企业也会提升对冗余库存的容忍度,以避免例如此次疫情导致供应链终端的短期衝击。这些都需要中国企业有所準备,未雨绸缪。对於少数外资企业出於产业链安全的布局考虑,将某些产业链、供应链外迁,我们也要理性看待,企业都是逐利的,有为利而来,也有为利而往,想来的总会要来,想走的拦也拦不住,没必要大惊小怪,惊慌失措。
中国将以更大的改革开放力度,建设高水平高层次开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投资者提供更有力的保护、更高效的服务、更公平的市场,为外资企业也为本土企业创造更为开放、公平、透明、安全、有效的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的投资、经营和发展环境,努力推进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取得积极进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教授 石建勋
(原文链接:http://www.takungpao.com/finance/236134/2020/0504/444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