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蔡建国:构建面向未来的中日关系 符合两国根本利益

来源:支部生活第十期   时间:2006-10-11  浏览: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已在今年九月卸任,这标志着小泉时代的结束。朝野在总结小泉五年执政状况时认为,他对内采取强硬政策,为推行自己的主张和政策,排斥异己,打压反对力量,最典型的一个例子便是小泉为了通过邮政法案而强行解散议会。在政治上,小泉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右翼势力日益膨胀,是战后61年来最为严重的时刻;在经济上,民众不满政府缺乏能力,经济复苏慢;在外交上,批判小泉顽固坚持重视美国、轻视亚洲的政策,反对小泉坚持参拜靖国神社,破坏日中、日韩关系之声也颇为高扬。笔者认为,由于小泉在外交上采取强硬手段,五年多来中日政治关系处于邦交正常化以来最困难的时期,原因就不难理解了。
  防止日益严重的右翼化倾向是根本
  两国关系困难的特征之一是双方民众相互厌恶的情绪不断上升,民意的对立已经影响着双边关系的发展。作为受害国,中国国民基于小泉坚持参拜靖国神社,及日本右翼势力错误的战争认识不断刺激中国而出现的对日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正常的。但作为加害国的日本民众厌华情绪的高涨,就令人不解了。在日本,中日友好的“氛围”和“中国热”正在成为历史。中日两国舆论普遍为日本国内日益严重的右翼化社会思潮而担忧。日本朝野中的有识之士以及美国、英国等一些媒体更为日本国内最近出现的专制现象、打压持不同政见者,并可能演变成恢复至战前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时代氛围而担心。更有人为最近出现的右翼和黑社会、暴力团伙相勾结,企图扼杀言论自由的风气蔓延而感到不安。如自民党前理事长,曾经担任过日本首相候选人的加藤一因反对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其老宅于今年8月15日曾遭到右翼分子的袭击。他们烧毁了加藤在山形县的老家兼事务所,所幸的是加藤90多岁高龄的母亲外出散步,未遭厄运。“右翼”的这一行为引起世界舆论的震惊。又如,去年右翼分子还在前施乐公司会长,现为中日21世纪委员会日方首席委员、日本经济界领袖小林阳太郎家门口扔了2个燃烧瓶,扬言要烧死他,也是起因于小林希望小泉不要参拜靖国神社。再如2004年,右翼团体驾车冲撞中国驻大阪总领事馆,造成馆舍毁坏等等。在这一系列社会现象中有一个动向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在右翼化日益明显,否认、美化侵略战争,企图推翻战后“东京审判”对侵略战争定性的漩涡之中,不少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的青少年受到歪曲的历史和舆论的影响,盲从行动,仅从今年8月15日前往靖国神社的数万人群中青少年占了一半以上的事实来看,中日关系的未来靠他们担负的确令人担忧。
  在目前日本社会右倾化思潮面前,在日本执政党的自民党内,一些主持正义的人对于日本社会近期发生的社会思潮右倾化也表示了不安,谴责这种与和平发展相悖的恶例。朝野反对右倾化,主张中日友好的仍是大多数,坚持维护和发展中日关系仍是主流。然而如何改变目前的僵局,扭转正在右倾化的社会思潮,乃是当务之急,这不仅需要政治家的努力,更需要民间的力量。恢复和发扬中日两千年文化交流的历史传统,发展民间外交,加强民间交流,以民促官,通过各个领域、各种阶层、各种程度的对话和沟通化解和消除矛盾,不使两国政治关系继续恶化,不使两国民众情绪继续对立,甚为重要。现在的问题是,中日两国虽然一衣带水,但在感情上却十分遥远;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虽已有两千年,同是汉字文化圈,文化互为影响,但曾经有过的文化亲近感又日益缺失,互为厌恶,这种状况在世界上很难找到第二对。相互对立是否有利于两国利益,是否有利于亚太乃至世界构建和谐的国际关系,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从三个因素、三个方面把握未来
  小泉时代已经结束,如何使两国关系回到正常的轨道,是小泉继位者应该认真思考的。当前两国关系正处在十字路口,日本当局应从战略高度出发有所作为。中日关系错综复杂,历史认识、台湾问题以及各自的战略取向等,都是影响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在构筑面向未来的双边关系时,三大既有因素不能忽视:
  第一,中日两千年文化交流的传统。历经两千年的两国民间友好交流历史,在两国关系中始终是主流,期间虽有过战争,尽管战后日本仍有些右翼势力不断破坏两国关系,尽管双方都有一些厌恶对方的情绪,但它都未能隔断既有的悠久交流历史。民间的真诚交往和相互支持的生动事例,不胜枚举,众所周知。正是这些动人事迹,构成中日关系的内涵,成为两国关系的基石。
  第二,相互依存的现实。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三十年间,主流是好的,经济领域的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现在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地。双方今年贸易总额已愈2000亿美元,往来人数已超过400万,创历史新高。双方友好城市的缔结近300对。中日间这种在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对推进民众间相互了解,增进相互理解都有积极意义,无论是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还是推进日本的经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这种依存关系符合中日两国的根本利益,对两国关系的总体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发展两国关系的愿望。两国关系虽然出现严重倒退,但双方都有改善和发展关系的强烈愿望,都有共同构筑东北亚乃至世界持久和平,共同推进东北亚区域合作的进程和愿望。两国是紧邻,发展良好关系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也是构筑未来两国关系的基本条件。
  我们目前正处于两对矛盾之中:一方面中日关系面临诸多问题,另一方面又要积极使双方关系回到正常轨道;一方面,双方民众都普遍存在着厌恶情绪,另一方面,又希望增进相互理解。在这两对矛盾的夹缝中,我们如何从各自的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东亚乃至世界和平繁荣的高度去审视问题、解决问题是至关重要的。笔者认为:处在中日关系的转折点期、交叉口,要切实地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把握:
  一、理性思考,理性对应。两国关系错综复杂,既有历史的问题又有现实的摩擦。遇到双边关系出现的矛盾,应以理性的方式加以思考,予以对应。加强对话和沟通,力求消除误解,减少对立。
  二、以民促官,以文促情。发扬悠久的文化交流的传统,发挥民间外交的优势,重视草根交流,用文化交流加强心灵沟通,争取以民促官,以文促情,改善和发展两国关系。
  三、研究对方,了解对方。互为近邻的中日两国在资讯极为发达的今天却隔阂重重,缺乏了解,这是令人遗憾的。加强相互研究和异域文化理解是中日关系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两国虽同处汉字文化圈,文化形成也相互影响,但差异甚大,不真正了解对方,而就轻率发表言论是危险的。因此,客观地研究和了解对方是发展两国关系的重要途径。在这方面,学者应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维护中日关系多做贡献。总之,要构筑面向未来的中日关系,加强民间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应成为两国共同的紧要课题。
            作者:蔡建国上海市政协常委、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教授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