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的三月,“两会”如期召开,带来一丝春的气息,也传递中国外交态势的新讯息。中国外长王毅与国家总理李克强在“两会”上的外交谈话,诠释了“外交为内政服务”的理念,勾勒出中国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外交蓝图。
改革开放30余年,中国已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四大航运国,每年走出国门的国民将近1亿人次,在海外的中国企业也有2万多家,投资于石油及其他矿产等战略资源,中国的国家利益有越来越大的部分在外部世界实现。因此,维护海外投资与公民人身安全,维护与构建国家利益的战略新边疆,已成为中国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顺应时势,王毅外长提出外交部将在年内建成“领事保护与服务全球应急呼叫中心”, 开通24小时的热线电话,庇护走出国门的同胞,确保其在遇到危难的第一时间,能与祖国取得联系,获得国家的帮助。
外交为内政服务的理念,还在于外交为国家发展谋求良好的国际环境。近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海上领土争端集中爆发,南海出现“六国七方”声索主权的状况,东海中日就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发生摩擦,黄海中韩也有争议。不仅如此,东北方向的朝鲜半岛因朝鲜核问题局势复杂,西南方向中国与印度存在着边界争议。这种复杂的周边局势,给中国的发展抹上了一缕迷思。一方面,周边国家与中国的经贸往来逐年增加,欲乘中国发展的东风给本国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另一方面,它们也惧怕中国会展示增长的“肌肉”,或者说它们欲“两面下注”,在安全与领土和领海争端问题上希望借助美国的军事力量来对抗中国的实力,原始的“丛林法则”在这里展示得淋漓尽致,经济与政治和安全的分野泾渭分明。
为弥合经济与安全的“鸿沟”,中国着力于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王毅外长再次提出习总书记的“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重塑和恢复中国传统上在周边国家所享有的历史形象:包容、温和而又道义的大国。同时宣布,中国今年将召开两场亚洲大会,即上海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和北京的APEC峰会,在同一时空编织安全与经济两翼,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的航母。毕竟,冷战虽已结束,但亚洲似未从冷战思维中抽身。前述的复杂安全局势,让亚洲的一体化发展前路茫茫。作为亚洲国际关系格局的主要塑造力量,中国负有责任,提供地区经济与安全秩序。
正因如此,中国总理与外长在两会新闻发布会上,面对全球媒体掷地有声地要求日本遵守和维护二战后的国际秩序,给朝核问题立下“爬无核化的坡、过缺乏互信的坎和走对话解决的正道”的“规矩”,同时让周边国家在领土与主权争端问题上自制:“是我的,寸土必保,不是我的,一分不要”。为给亚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插上强劲的翅膀,中国还宣布在经济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构建海上与陆上“丝绸之路”,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搭建中巴经济走廊和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用平和、开放的经济合作,催生各国的经济发展,同时吸纳与消除安全震荡,塑造和形成中国为主导的“中南亚”地缘格局,也为中国西部的开发和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源泉。
全球寰宇,中国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无法回避另一个主要大国——美国。近年来,围绕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把中美关系比作一战前的“英德”竞争的声音不绝于耳。回答世界的疑惑,直面周边国家的侥幸,中国提出中美关系可以避免“修斯底得陷阱”,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既是愿景,更是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现实的需要。为此,中国外交的大棋局,将上演“先外围后内线”的大戏,也自然少不了“全面战略好伙伴”俄罗斯、少不了“好兄弟”非洲,少不了“天涯若比邻”的拉美、少不了让世界更平衡的欧洲。因此,王毅外长在两会上宣布,中俄今年将共同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总理将在今年、也即周恩来总理首访非洲50周年之际踏上非洲领土,重温和加强中非友谊;中国国家主席也将访问拉美,争取召开中国-拉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推动中拉关系更上层楼;中国还将加强与欧洲的合作,构建更为安全、均衡和美好的世界。唯此,世界才可以共享和平与繁荣的梦想,“中国梦”才能与世界人民的梦想休戚与共。
中国站在一个新的发展高度,外交也呈现出新的态势。2014年的“两会”,内政虽唱主角,外交的声音却比以往更加洪亮。透过王毅外长的发言,不难管窥和预见到:中国会愈益自信地沿着自己的外交路线,塑造“亚洲命运共同体”,这既是历史使命,也是国家复兴的需要。外交,说到底只是内政的延续,没有人会挡得住大国复兴的愿望与步伐。
(作者系同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副教授)
http://www.qstheory.cn/lg/rpzm/gj/201403/t20140318_3315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