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APP】数字文化产业学术年会在同济大学举办
来源:光明日报APP
时间:2025-11-28 浏览:
11月21日,2025数字文化产业学术年会暨第四届文化元宇宙大会在同济大学举办。与会学者围绕数字文化、人工智能与文化科技融合等议题展开研讨。
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培明表示,数字文化产业在生成式 AI、VR、区块链等技术驱动下成为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引擎。同济大学正通过“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改革,不断深化“人工智能+”赋能人文社科研究的创新探索,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任小文表示,上海在数字文化、算法治理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领先成果,社科界应加强多学科交叉研究,为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持续的学术支撑与智力支持。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双聘教授李道新认为,数字化推动电影知识从文本走向结构化、体系化生产,数据平台成为新的知识生产方式。数据驱动的内容系统将显著提升电影产业的价值链效率,推动文化内容生产进入可计算、可迭代的新阶段。
文旅部-南京大学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主任顾江强调,数智化正重塑文化产业的资源体系与生产逻辑,数据要素与人工智能驱动内容生产、分发与消费方式全面升级,推动文化产业形成以数据驱动、场景创新和生态协同为核心的新发展格局。
上海交通大学—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副院长薛可强调,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深刻影响文化表达方式与文化生产体系,文化演化呈现出更加智能化、生成化、多主体协同的新趋势。AIGC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文化传播与文化创新的重要转折点。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解学芳在主旨报告《数智赋能下数字文化产业“技术—文化—制度”新范式》中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算法体系及新型计算框架正推动数字文化产业进入从技术革新到制度再造的系统化变迁。数字文化产业发展需构建“技术驱动—文化创制—制度创新”三位一体的数智化新范式,以实现面向文化强国建设目标的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会议由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文化元宇宙专业委员会、遵义会议纪念馆—同济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共同主办。大会还评出了优秀论文名单。大会自2025年8月启动征稿以来,共收到来自全国高校、研究机构与业界专家学者的150余篇投稿,经过严格评审,最终评选出25篇优秀论文,以鼓励青年学者与科研团队在数字文化、元宇宙与文化科技融合领域的学术探索。(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颜维琦)
链接: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c6b263d874364177b838bbca44e1af9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