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光明日报】在服务中看见更开放的中国

讲述人:同济大学交通学院2025级硕士研究生 王振铎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25-11-10  浏览:

虽然这已经是第四次作为“小叶子”志愿者参与进博会了,但收到入选消息时,我依然难掩喜悦与期待。对我而言,“小叶子”的身份已经变成了难以割舍的情怀与沉甸甸的责任。进博会于我,是眺望世界的窗口。它不仅开阔了我的眼界,也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被需要”的责任感和价值感。

今年,我的岗位在新闻中心媒体工作区保障组,负责服务来自全球的媒体记者。这一岗位对专业素养和服务细节要求极高,我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最佳状态。同时,作为一名“连接者”,我既是媒体记者与进博会信息间可靠的桥梁,也是新老“小叶子”之间的纽带。我希望能将过去三届的服务经验传递给新的“小叶子”,让同济这支充满战斗力的团队更有凝聚力。

作为一名“四年级生”,我对本届进博会最深刻的感受,是其日益提升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如果说前几届让我看到了全球化的“广度”,那么本届则让我深切感受到了“深度”。一个显著的变化是与会嘉宾更加多样化。新闻中心内,各种语言、各种文化背景的人们,和谐交流、忙碌工作的场景,构成了一幅生动立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图景。

在本次服务中,与一位埃及记者的交流令我难忘,也让我对“中国贡献”有了更具体的认知。他一口流利的中文令人惊叹。他自豪地告诉我,他已在中国工作生活了十三年,亲眼见证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谈及中国的高铁时,他赞叹道:“我体验过很多中国高铁线路。它代表的不仅是速度的飞跃,更是一种发展理念的革新,为世界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交通解决方案。这背后,是令人敬佩的‘中国智慧’。”

这段话让我从国际视角重新理解“中国发展”的意义。通过进博会这样的窗口,不少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方案,正在被世界更广泛地认知、理解和接纳,实实在在地为全球发展议题贡献着力量。而我,作为一名“小叶子”,正是这宏大叙事中一个微小的亲历者和传播者。能够年复一年地参与其中,贡献青春力量,已成为我大学生涯中一份光荣的使命与难以割舍的“进博情结”。

(本报记者孟歆迪、颜维琦采访整理)

链接: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b9e97c993f054474b9137ca201ac2792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