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中国环境网】上海首创FAST工艺,加速 “无废城市” 建设

来源:中国环境网   时间:2025-04-16  浏览:

上海再创世界领先绿色技术。近日,由上海企业与高校联合研发的 “飞灰炉内低碳协同减量和无害化处理工艺”(下称 “FAST工艺”)获生态环境部复函支持,正式迈入规模化推广阶段。这项技术属国际首创且达国际领先水平,将有力助推上海 “无废城市” 建设达成 “零填埋” 目标。

飞灰处理:全球固废治理难题

焚烧发电现已成为生活垃圾处理的主流方向。然而,垃圾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飞灰,因其含二噁英与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被列为危险废物。国际上,多数国家直接采用填埋方式处理飞灰。几十年前,日本曾尝试高温熔融工艺,但因成本过高,超半数熔融炉被迫停运。

国内形势亦不容乐观,我国每年产生飞灰超1000万吨,仅上海一地年产生量就超20万吨。当前,安全填埋仍是最主要处理方式,不仅大量占用土地资源,还存在污染扩散风险。在长三角的江浙皖等省份,多将垃圾焚烧后的飞灰运往水泥厂,经添加其他物质后入高炉加工,制成水泥制品用于建筑行业。但随着国内水泥制品需求下降,飞灰的这一处理途径渐受阻碍。从处理工艺看,即便满足环保要求,水泥行业仍是高耗能产业,飞灰加工成水泥制品对水电消耗巨大,新兴固废飞灰处理技术迭代势在必行。

新技术:实现填埋量 95% 减量突破

自2022年起,上海环境 (集团) 有限公司与同济大学启动飞灰资源化技术产学研联合工程化研究。专项科研团队秉持 “创新路径、工艺、技术” 理念,推进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资源化利用探索。历经2年多攻关,成功将 FAST 工艺从实验室推向生产线,并在上海老港生态基地完成飞灰资源化利用全量、全流程工程验证。

FAST 工艺充分利用垃圾焚烧厂既有设施,借鉴 “海水制盐” 原理,将飞灰污染物分解为氯化钠、氯化钾等工业盐,实现 “近零废弃”。依托脱盐除重、分盐回收和协同热处理三大核心系统,该工艺不仅达成飞灰减量化、无害化,还创造资源化利用条件,将飞灰转化为可售工业盐与炉渣集料,同时实现废水、废气零排放,飞灰填埋减量率高达 95%。

同济大学专家指出,FAST工艺无需厂外处理设施,与生活垃圾焚烧厂现有设施高度协同,首次实现厂内飞灰原位减量与无害化,开辟危废协同处置新路径,为飞灰处理提供节能降碳新方案,凭借减污降碳、全量利用、安全可靠等特性,成为国际领先的垃圾焚烧厂飞灰处理工艺。

新动能:助力实现 “无废城市”目标

FAST工艺相较其他技术经济效益显著。据测算,上海老港生态基地试线FAST工艺日处理飞灰12吨,吨处理费用约 1500元。上海环境副总裁邹庐泉介绍,二十多年前日本考察显示,高温熔炉设施稳定性与持久性欠佳,需额外掺料,降低生产效率,且吨飞灰处理耗电近2000度并需预处理,估算成本超3000元。FAST工艺在固废垃圾焚烧处理中,横向对比其他方式、纵向对比过往技术,均具成本优势。

同济大学研发团队负责人称,FAST工艺全链条环保与资源化利用优势突出。通过废水、废气零排放及废渣合规处置,实现飞灰全量利用与长期环境安全,大幅减少填埋量,为节约土地资源提供可行方案。该技术广泛推广将为我国垃圾焚烧行业低碳转型提供技术支撑,也为全球 “无废城市” 建设提供可复制路径。

邹庐泉展望,未来五年,生活垃圾通过焚烧可以发电上网,FAST工艺将飞灰转化为建材原料,相当于1千克生活垃圾经资源化利用后仅余1克,减量达99.9%。

据悉,上海已将推行FAST工艺列入计划,2026年8月底前一批焚烧厂预计启动试运行,11 月底前稳定投产,确保年底前飞灰全部资源化利用;2027年1月起,上海飞灰将实现 “零填埋”。

链接:https://www.cenews.com.cn/news.html?aid=1217940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