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新华网客户端】同济大学科研团队发现心脏胆碱能系统失衡导致致命性心律失常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时间:2024-10-24  浏览:

新华网上海10月24日电(吴振东、赵琳)同济大学科研团队近日发现心脏有一个完整的内源性胆碱能系统,该系统可有效控制心脏生物电活动,其失衡则可以导致致命性心律失常。这一发现改变了胆碱能系统只存在于神经系统的传统认知,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刊物《欧洲心脏杂志》。

据了解,胆碱能系统是一个以乙酰胆碱作为神经递质,介导神经电信号传递的复杂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均有分布。其通过多个层次的机制和生物学过程,调节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如记忆、学习、情绪、注意力和运动等。该系统的病变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和抑郁等精神疾病。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心脏病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陈义汉带领的团队,首次发现了心室心肌细胞存在一个自身固有的胆碱能系统,包括乙酰胆碱递质囊泡、乙酰胆碱转运体、乙酰胆碱代谢酶以及不同亚型的胆碱能受体等关键元件。通过多种心脏电生理功能实验,团队进一步揭示了该系统可以通过乙酰胆碱诱发心室心肌细胞产生内向电流,降低心室心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阈电流,从而增强心室心肌细胞的可兴奋性,最终加快电脉冲在心室心肌细胞之间的电传导。这些证据表明胆碱能系统可以控制心室电活动的两大基石——可兴奋性和可传导性。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系统的关键元件的缺陷可以导致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等致命性心律失常,这一发现揭示了新的心电控制理论和新的心律失常发病原理。

临床上大多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甚至会引发致命性心律失常并增加死亡率,问题根源在于缺乏有效的干预靶点。而陈义汉院士团队发现,靶向心脏内源性胆碱能系统的干预可以有效防治上述心律失常,特别是利用工具药激活胆碱能系统中的烟碱型胆碱能受体,不仅可以有效预防,更可以有效中断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这些发现为心律失常防治领域带来了超越传统意义的潜在的干预靶点,开辟了心律失常研究领域的新方向。

著名心脏电生理学专家、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陈明龙表示,陈义汉院士团队发现了新的心脏电信号传递路径——内源性胆碱能系统,这是心脏电信号传递的全新范式,研究成果代表了心脏电生理学和心律学领域从“0”到“1”的理论突破。(完)

链接: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e1932c91af0183720b18959ce68ad890&timestamp=39338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