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究生时‘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现在已经是北京中关村一家高科技公司的CEO了。”徐健很为昔日的同窗高兴。同样作为同济大学管理学院的硕士研究生,他的人生坐标在母校向西2000公里外的甘肃定西。
说到创业,徐健很自信,“来定西这4年中,不断有同学问我是否会离开这里,我都会这样告诉他们‘创业时每一次成功的喜悦是我的幸福,在定西我收获着这种幸福’。”
2001年4月同济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拒绝学校直接读博的邀请,在同学们扎堆留在上海时,徐健“逆向飞行”,来到国家级贫困县定西创业。
在定西,他组建甘肃智正管理咨询公司和金芋马铃薯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兼任定西经贸局副局长。向农户提供服务,回收农户产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开拓了农村市场,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带动了定西县经济的发展。
4年多过去了,徐健不仅没有“逃离”定西,反而把自己的根在定西扎得更深。去年8月,他被调到市委组织部知识分子工作科,任科长,主要从事人才工作。
一位老校长的朴素举动
99年,徐健参加同济大学组织的三下乡“情洒定西”活动。有一天,他和同学给希望小学的孩子们上完课返回驻地,经过一条当时还没有桥的河沟。涨水后水流变得很急。希望小学的老校长担心同学们出危险,硬是将十四名同学一一背过了河。“而老校长的身体并不强壮。”徐健说。“最后一个过河的同学告诉我,他在老校长肩膀上的时候,整个人已经颤颤巍巍的。过了河以后,我们14个人在河边站成一排,河水哗啦啦地流淌,眼泪也扑哒扑哒掉下来。”老校长真挚的感情,可以说是促使徐健后来到甘肃创业的原因之一。
落户定西是2001年4月的事,与定西结缘是从1995年起每年暑期的“爱洒定西”社会实践活动开始的。
在定西这片黄土地上,徐健睡农家炕、喝土窖水、就着咸菜吃土豆、踏着荒山搞调研,“零距离”感受定西的贫困,心灵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可比自然环境带给他更大震撼的是那里质朴、善良又坚强的人们。看到孩子们一个个求知的眼神,感受乡亲们一次次热情的行动后,他觉得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
甘肃省定西市被称为“中国马铃薯之乡”。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严重缺水,春种秋收往往是广种薄收,贫困伴随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当地农民。“炒面、洋芋(马铃薯)、羊皮袄”,是定西人自誉的“三件宝”。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被国内外专家认定是“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好的马铃薯产区之一”。然而,种植马铃薯并没有给当地人带来多少实惠。当地农民将马铃薯仅作为全家人的口粮而已。
徐健的创业理念
“我希望东部人换个角度看西部”
在定西创业的4年,徐健不仅没有个别人预言中的后悔,反而这样形容他驻足的这片土地,“是西部这片土地给了我们太多的机会。”“西部就像海绵一样,只要给它机会,它就会迅速大量地吸收。”
“我希望东部人换个角度看西部,不要总是把西部人看成落后封闭的典型,他们并不比东部人笨,他们所做的努力,如果放在东部,也许比东部人成绩更好。” 徐健毫不掩饰自己对西部地区的热爱。
“现在西部地区经济比较落后,但自然资源比较丰富。还有朴实、勤劳、全力配合的农民,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高层次人才在这里一定会大有可为。”
“人才都集结到东部,打破了头还在那里挤,为什么不到西部去开创自己的一片天地呢?”
徐健就这样认真的剖析着东西部创业。“到西部自主创业,所涉及的技术可能在东部看来非常平常,创业失败的几率也会比较大。西部比东部发展相对滞后,把这种技术移植到西部,就能给自己的创业打下很好的基础。通过这种相对的优势,很多来自东部的人才在西部都寻找到了更好的创业机会。”
徐健还告诉我,到西部创业的理由纵有千条万条,不及王选说过的一句话,那就是:“个人的前途一定要和祖国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徐健的成就感
农民放心把地“交”给他
在定西种植的马铃薯,亩产量平均在一千五百斤左右,而在当地,一斤马铃薯的市场价格只能卖到七八分钱,种一亩马铃薯的收入不到200元。种马铃薯赚不了什么钱,当地农民将马铃薯仅作为全家人的口粮而已。
大学本科学的是工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学的是管理工程的徐健给当地的农民算了一笔帐:“老百姓种植我们推广的专用薯,一亩地种子加农药加化肥,总投入不过300元,可收入至少在800元以上。比种普通马铃薯情况好许多。不少地方,亩产5000至6000斤的大有人在。这样的家庭,仅马铃薯种植一项,便可增收五六千元。”
但是,让农民接受新的品种、养成新的种植习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徐健带着公司的技术人员走乡串户,向农民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常常在村里工作到深夜一两点。很多时候要掰着指头,反复给农户算他每亩地的效益账。
终于,农户们抱着尝试的态度种了起来,一年下来,有些家庭,仅马铃薯种植一项,便可增收五六千元,在定西,这可是件了不起的事。“你认为自己了不起吗?”我问他。徐健想了想,“我记得一位农民握着我的手对我说,‘就等着这钱供孩子上学呢。’还有一位农民指着他那片丰收的土地说,‘今年的收成特别好,将来这一块都会成为金芋公司的基地。’成就感,当时我感觉到一种成就感。”
徐健的责任感
既要“授鱼”,也要“授渔”
徐健不仅停留在满足了自己的成就感。他认为,面对着文化水平不高、对市场认知水平不够的定西当地农民,要先授之以鱼,再授之以渔。他不仅仅要带领当地人致富,还要让他们掌握独立致富的本领,在脑子里形成市场的观念。
“只有当地人有了正确的发展思路,真正具备了‘造血功能’,才能真正解决他们的贫困问题。”
在定西,徐健不仅仅帮助农民致富,他还做了很多公益事业。1998年至1999年间,任同济大学经管学院研究生会主席的他,率先发起全国首届MBA征文比赛,引来远在美国的华人博士、德州仪器原副总裁邵子凡先生的极大关注。邵博士流露了想为祖国西部做点事情的愿望。这样的机会,徐健自然不会放过,在他和导师的积极努力下,由邵子凡博士资助的首期“西部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训班”2000年9月在同济大学经管学院顺利开班。之后连办3期,共有来自定西和周边县份的160多名工商企业管理干部和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接受培训。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下,徐健随后邀请50多名上海工商界人士到定西参观考察,转而又组织160多名定西工商界人士赴上海、浙江拓展思路,加快了定西与东部的合作步伐。
几年间,徐健和他的同伴们积极穿针引线,东奔西走,借上海社会力量之手,为定西和临近地区捐建6所希望小学,把千余名孩子从危旧房屋中解救出来。与此同时,为定西6所小学捐建图书馆,配备图书万余册。为定西的书画家在上海举办了画展,让山区的孩子听到了钢琴家孔祥东送到校园的美妙琴声。
徐健爱好
“喜欢站在黄土高原上,感受内心的沉静。”
“在定西,工作是一种辛苦,也是一种享受。”徐健说他特别喜欢下乡,站在黄土高原上,面对着广阔的天地空间,感受自己内心的沉静。“那时候,会觉得自己的目标很纯净,心灵被放飞一样的自由。”他的脸上流露着惬意的表情。
徐健业余时间喜欢看电影、爬山,他的电脑桌上就放着本《看电影》杂志。当他滔滔不绝的评价各色电影的时候,我强烈地感觉到,他和东部同龄人过着的生活是一样的。
采访花絮
印象徐妈妈
采访徐健的当天,晚饭时间后,徐健热情地邀请记者到他家做客。家门一开,温馨的灯光和徐妈妈热情的笑脸迎面投射过来……
徐妈妈拿出一摞照片,里面都是徐健,有带着红色代表牌的,有在演讲台上的,有在领奖台上的……
徐妈妈不住的翻看儿子的照片,其实这些照片她不知道看过多少次了,但微笑依然挂在她的脸上。
新华网6月10日电 记者 刘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