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校长郑庆华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评估委员会学术年会上作主旨报告,分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评估的思考”

来源:教育部学位中心、同济大学研究生院   时间:2023-12-13  浏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与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共同探讨新时代、新征程上研究生教育评估改革, 127日至8日,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评估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西安召开。评估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范海林主持开幕式,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任友群,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王进富,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副局长马杰,150 余位高校领导,各省级学位办代表、学会与机构代表以及 600 多个研究生培养单位代表参会。会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同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作了题为《新时代研究生教育评估的思考》的大会主旨报告。

郑庆华围绕如何认识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评估的难点以及研究生教育评估的思考三方面进行分享。他指出,如何回答“强国建设教育何为,教育何为中研究生教育的担当和使命是什么”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课题。本科教育是立校之本,研究生教育是强校之基,两者之间互为支撑、互为依赖。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顶端和国家创新体系的生力军,承担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是国家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郑庆华从四个维度分析阐述了如何认识研究生教育的重大意义。他说,研究生教育是学科建设的核心任务,是科学研究的生力军,是创新创业的新生军,是国际交流的主力军。他进一步分析了研究生教育评估的三大难点,即指标体系设计难、评估窗口确定难、参数采集计算难。他说,我国学科门类多、差异大,评估指标体系设计难;研究生培养周期长、慢变量,评估窗口确定难,如何界定评估周期也是一个难题;参数涉及广、维度多,采集量化计算难。评估中的指标、指标中所对应的参数、参数的获得以及如何保证其可行性、指标之间的相融性,以及定性和定量分析等都是评估中艰巨的基础性工程,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郑庆华指出,研究生教育评估应以提升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根本遵循,以立德树人、贡献导向、特色发展、无扰评估、以评促建为基本原则,以适应国家战略需求、解决时代关切难题、强化重大贡献导向、克服五唯顽疾、促进高质量发展为指导思想。他以同济方案为例,介绍了学校研究生教育评估的新体系、新生态和新文化。新体系是从招生、培养、深造、毕业、就业以及学生后续发展角度,建立基于大数据采集、分析、挖掘、评价、反馈、指导的动态更新跟踪机制。其核心是耦合人才培养各类要素,从过去关注教学过程向育人过程转移,体现多维、多元、协同培养的生态系统。实现从被动到主动配置各类要素,从信息化迈向智能化,面向全校进行整体的布局和系统的部署。学校正在创建基于大数据大模型迭代式的人才培养评估的体系,希望通过应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数据采集过程中不去干扰学科、学院以及研究生和导师本人,实现无感知、无干扰的诊断、分析、挖掘评估体系。新生态是以评估形塑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同时打造全面全程孕育研究生质量。其核心是学校层面、学院层面、学科层面各司其职,更好回答国家需求、产业需求、区域需求,聚焦四个面向。从手段方面,是依赖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算法、大模型来实现无扰无感知的评估。新文化是形成质量文化,全面全过程孕育研究生培育的质量文化,从制度层面和文化层面两个途径建立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文化。

此次年会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评估委员会主办,西安交通大学承办,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协办。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蔡三发在学位点评价平行论坛上作了题为《加强学位点自我评估,促进学科高质量发展》的报告。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