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上午,同济大学2015年教学成果奖申报宣讲会在瑞安楼召开。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代表李国强教授、吴天刚教授、乐云教授以及教务处负责人和近百名教师出席了会议。
会议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宣传推广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充分发挥获奖成果的引领示范作用。同时为迎接同济大学2015年教学成果奖的申报工作,更好地帮助广大教师总结近年来教育教学建设和改革取得的经验和成果,答疑解惑,搭建沟通平台,做好充分的申报准备。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土木工程学院李国强教授介绍了获奖成果《20年磨一剑——与国际实质等效的中国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制度的创立与实践》,并从学校人才培养的角度介绍了教学成果主要内容的切入点,包括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数字资源等方面。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得者、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吴天刚教授介绍了获奖成果《创建五位一体的大学物理数字教学平台,实施以主动学习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该成果基于大学物理课程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教学目标,以激发学习兴趣和潜能、引导主动学习为导向,以信息技术工具为手段,大力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和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得者、经济与管理学院乐云教授介绍了获奖成果《大工程实践驱动的工程管理精英人才“四元耦合”创新培养模式》的申报过程,该成果首次申报便连获上海市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实现了学校经管类成果零的突破,实属不易。乐云教授现身说法,为有申报意向的教师加油鼓劲,并从申报技巧上提出了他的建议。
教务处负责人介绍了2013年上海市和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同济大学申报和获奖情况,以及2015年同济大学教学成果奖的申报注意要点,鼓励广大教师做好准备。

在答疑和交流阶段,参会教师积极踊跃提问,获奖代表和教务处一一予以反馈。据悉,教务处将在同济大学2015年教学成果奖申报评审工作正式开展后,召开一系列小范围的交流互动会,加强各项成果之间的沟通与促进,做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