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同济书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济•书院讲坛”5月16日下午在四平路校区图书馆报告厅和嘉定校区图书馆报告厅同时开讲,我校中文系副主任、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刘强博士和哲学系副主任陈徽博士分别应邀讲解“儒学的当代意义——以《论语》为中心”和“致命与逍遥——庄子思想的积极意义”。
![同济•书院讲坛”开讲照片 同济•书院讲坛”开讲照片](/_mediafile/tjnews/photos/images/2012/5/18/650/eyt6df0ihteyo65.jpg)
常务副校长陈小龙、副校长伍江分别出席两处讲座会并致辞。此次“同济•书院讲坛”由校党委宣传部、图书馆、人文学院联合举办。
刘强首先从分析当代社会的人文生态开始,指出当前我国人格症状中存在的“四化”特点,即“矮化、奴化、裂化、硬化”,并通过近年来的一些社会现象对四个特点进行分析。由此提出当前亟待加强的人文教育内容,即生命教育、公民教育、心灵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通过对人文教育的阐释,刘强还进一步提出“文化即人化,文化的功能是化人”的见解。
儒学在当前人文教育中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又如何发挥作用?刘强重点从儒学的特质和核心价值进行分析。刘强认为,就其特质而言,儒学是道德之学、生命之学、为己之学、济世之学、实践之学;就其核心价值而言,儒学讲求仁爱之道、孝悌之道、忠恕之道、诚敬之道、修身之道、中庸之道、治平之道。
刘强老师在报告中列举了孔子、孟子、颜回等人的小故事,让听众对孔孟圣贤是如何践行儒道之学的有生动直观的了解,并与当前的一些社会想象进行比较。刘强老师在报告的最后部分提出了对儒学现代化的思考,认为重点在于知行合一。如果我们真能把儒学付诸实践,把儒家精神中的积极性发扬光大,让世界多一点爱,和谐社会才能真正得以构建。
陈徽通过剖析“足性说”和“主观境界说”,介绍了历史上对庄子逍遥思想的代表性误读及消极理解,指出了这些学说的主要错误。在此基础上,通过“命”、“气命”和“义命”引出了“致命”的概念,并阐释了“致命”的内涵。“致命”就是达命或尽命,也就是将自己所应负的生命责任承担起来,并推致其极。
为便于大家理解,陈徽通过几个寓言并结合当今社会的一些现象,生动而通俗地讲解了这些概念间的不同和不同场合的应用,强调庄子逍遥思想的“致命”概念所展现的其实是一种积极应世的生存态度。陈徽老师通过介绍《易传》、孟子和《中庸》中的对应思想,说明庄子的致命之说并非为孤例,指出他们的思想与庄子的“致命”概念是内在相通的。欲达逍遥,一需“致命”,二需破“成心”(即偏执之心)。
陈徽在报告中还着重介绍了“致命”概念的现实意义。鼓励大家无论身处于何种境地、面对何种事情,都应该保持中正平和之心。既要处变不惊,又要勇于担当、自觉尽责,努力把各种应尽之事做好。不要做现实的逃兵和世界的看客,摒弃消极颓废和麻木不仁,这样才能使生命充满意义,从而走向更高层次的逍遥境界。
据介绍,“同济书院”作为同济大学“十二五”文化建设规划中提出的重点项目之一,将由实体部分和拓展部分两个部分组成。实体部分位于四平路校区图书馆南10楼和北10楼,分二期建设完成。今年校庆前夕,已经完成了一期工程——古籍与特藏文献研究室的建设,并在16日上午举行正式开放仪式,二期工程——中华传统文化研习室正在积极筹建中。此外,还将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讲座等各种形式,不断拓展书院的内涵。同济书院的目标是构筑一个面向全校师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教育与传播的特色基地,努力在大学文化传承创新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