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要闻 > 正文

校友师生面对面交流会举行

来源:学生处   时间:2012-05-18  浏览:

      《文汇报》今年三月份陆续报道了我校付涛、游太奎等几位青年校友践行同济精神、立足本职工作、脚踏实地、不断进取的故事。5月16日,作为105周年校庆重要活动之一,“同济精神,薪火相传”校友师生面对面交流会在综合楼举行。包括付涛、游太奎两位校友在内的来自不同行业的老、中、青三代8位校友回到母校,与在校师生共话同济精神。校长裴钢、校党委副书记李昕及150名师生参加了交流会。

校友师生面对面交流会照片

      裴钢欢迎各位校友在同济大学建校105周年暨工科百年校庆之际回到母校。他表示,同济大学今天的辉煌,离不开全体同济人的共同努力,“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同济精神也是一代代同济人共同凝练的,并在每一位同济人的身上得到继承、丰富和发展。他结合自己在同济的工作经历,进一步阐述了同济精神并提出同济人应永不满足于当下取得的成就,要时刻保持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状态,不断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同济人要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同济学子应努力做一个让父母、让社会、让国家放心的同济人,选择同济就是选择放心。裴钢校长用“脊梁骨”的比喻,勉励同济学子要团结一致、仰望星空、勇于担当、甘于奉献,自觉挑起国家和民族的重担,成为社会建设事业的“脊梁骨”。
      交流会上,在场师生与8位杰出校友进行了深入交流。1945年考入同济大学土木系、现年86岁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董鉴泓教授现身说法,用生动的语言回忆了自己解放前参与的同济大学历次解放运动以及解放后同济的曲折发展历史,给在座学子重述了自己与同济风雨同舟60年的故事。他的人生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同济的历史,让在场师生非常感动。经济与管理学院1994级的田广峰结合自己十年前放弃高薪留沪的机会,前往甘肃省定西市投身西部建设,此后又转行进行金融投资的经历,给学子分享了他的人生经验。附属同济医院的靳令经医生,结合多年的从医经历,讲述了一名医师如何济人济世、为病人排忧解难,希望大家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灵,并勉励医学生们继承和发扬同济医学的优良传统,重振同济医学的辉煌。
      青年校友们也分享了他们的故事。2003级汽车学院的付涛校友讲述了自己毕业后进入上海大众汽车车间工作的故事,认为自己能在短时间内脱颖而出成为车间技术骨干。首先得益于同济毕业生在社会上长期以来形成的良好口碑;其次是时刻用一颗强烈的责任心去脚踏实地工作;另外则是要能快速适应新的环境,积极储备知识和品格,善于创造和抓住机会,不断追求卓越。2005级机械工程学院的游太奎校友讲述了自己当年“阴差阳错”进入南车株机有限公司的插曲,跟在座学子分享了自己进入企业后放下名牌大学毕业生的架子,主动申请下一线车间,不怕吃苦、任劳任怨地跟随师傅当学徒的故事。即将赴北大攻读博士、2011年上海市年度大学生人物、来自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的董亚宁同学分享了自己在同济7年的学习、生活以及志愿服务西部的经历。现就职于上海大成律师事务所的1999级法律系学生金依依讲述了在大学阶段通过广泛参与校园文化活动锻炼提升综合素质,以及毕业后通过坚持不懈努力,最终成为一名优秀律师的故事。她说,母校给了她很大的收获,没有同济的四年培养,就可能没有她现在的发展和进步。2001级张霁婷校友向在场各位讲述了自己毕业后如何利用“环同济知识经济圈”进行自主创业的故事。年轻校友们这种在平凡的岗位上脚踏实地的苦干、能干、爱干的拼搏精神,让在场师生感同身受,深受感动。同学们表示,同济人的未来有千百种可能,但是每一个同济人身上都一定会有母校精神的烙印;作为新一代学子,应当接过这个接力棒,让同济旗帜高高飘扬,把同济精神发扬光大。交流会上,来自我校设计创意学院的王思成、刘严岩两位同学还以现场素描的方式为到场的每位校友作画,送给校友们一份特殊的礼物。
      李昕对各位校友的可贵精神和所取得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他结合自己的大学生活和职业经历,勉励同学们要敢于追求梦想、敢于接受挑战,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谱写灿烂篇章。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