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新增4位首席科学家之后,我校今年再添4位“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10月26日上午,由同济大学作为第一承担单位新获批的3个国家“973计划”项目、1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同时宣布启动。至此,由我校牵头承担的“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累计已达14项。
这4个项目分别是:由土木工程学院朱合华教授主持的“973计划”项目“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性能演化与感控基础理论”、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周怀阳教授主持的“973计划”项目“西南印度洋洋中脊热液成矿过程与硫化物矿区预测”、医学院戈宝学教授主持的“973计划”项目“重要病原菌与宿主相互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以及医学院章小清教授主持的“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神经分化各阶段细胞命运决定的调控网络研究及其转化应用”。
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项目主管江海燕,上海市科委副巡视员施强华、基础研究处处长胡睦,我校校长裴钢、副校长蒋昌俊等出席了当天的项目启动会。
裴钢校长在致辞中表示,今年学校再增4位首席科学家,表明同济大学的基础科学研究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希望各项目首席科学家能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世界科学前沿,联合各合作单位的力量共同潜心于科学研究,协同创新,获得一批突破性的重大科研成果。
据介绍,“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性能演化与感控基础理论”项目,将针对地下结构性能演化难清、地下结构健康状态难知、地下结构损坏极其难修等关键科学技术难题开展研究,以揭示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健康服役的科学规律,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健康的系统诊断理论和方法。研究成果将为预防轨道交通运行过程中地下结构突发性的重大事故发生发挥重要作用。
“西南印度洋洋中脊热液成矿过程与硫化物矿区预测”项目,将以西南印度洋超慢速扩张洋中脊特定区域热液成矿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热液硫化物成矿的地质背景、特征和机制”和“热液活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两个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以建立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找矿标志和找矿模式,从而为我国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区勘探提供重要支撑。
“重要病原菌与宿主相互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项目,将以重要胞内病原菌土拉杆菌、结核杆菌和鼠疫菌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筛选发现鉴定与病原菌侵入及胞内存活相关的病原菌致病因子和宿主因子,发现诊断与治疗病原菌的新靶点,为病原菌感染疾病诊断、新的药物作用靶点、疫苗设计及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神经分化各阶段细胞命运决定的调控网络研究及其转化应用”项目,将提炼出决定神经定向分化各阶段细胞命运的关键分子调控网络,研究其潜在的治疗前景;并将分析各神经细胞类型生成的调控网络及分子网络异常对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同时通过比较人类和小鼠在早期分化发育过程中的保守性和特异性,分析人脑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属性。
启动会开幕式后,四个项目组分别召开项目实施方案研讨会,各项目首席科学家、各课题负责人、项目咨询及顾问专家共聚一堂,共同围绕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展开深入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