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要闻 > 正文

我校承办“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图)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1-10-23  浏览:

  由教育部、科技部联合主办,我校承办,为期两天的“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在圆满完成了大学生创新成果展示、大学生优秀论文交流、大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类课程建设研讨、大学生创新训练教师论坛等各项会议内容之后,10月23日在我校一二九礼堂落下帷幕。闭幕式上,经参会学生自主投票,10个“我最喜爱的大学生创新项目”揭晓,我校土木工程学院大四学生刘怡鹏主持的“新型顶部旋转建设设计及其抗震性能的研究”项目、我校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大四学生薛栋主持的“人力飞机的研制”项目,一并名列其中;刘怡鹏同学的论文《高层建筑顶部旋转结构地震响应及隔震措施研究》,还获选专家组评定出的10篇“最优秀论文”。

      本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10月22日上午在我校东校区、上海国际设计一场广场拉开帷幕,教育部部长助理林蕙青、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宇、我校党委书记周家伦等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我校副校长陈以一主持开幕式。

      当天,来自全国120所“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的119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成果,以展板形式在现场集中展出,部分项目还配有实物、模型展示;89篇大学生论文分成5组进行交流。我校刘怡鹏同学、薛栋同学分别主持的上述两项创新性训练项目成果参展,刘怡鹏同学的论文还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

      刘怡鹏联合其项目组同学,突破了国内现有旋转餐厅的结构形式,通过高楼顶部旋转型餐厅的概念设计,实现了旋转餐厅360°整体结构旋转,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抗震减震性能进行了研究。薛栋等同学在人力飞机研制过程中,创新性地将飞机的板壳型机翼设计为充气型机翼,并充入轻质氦气以提供一定的升浮力;此外,他们还在机翼外端加设侧板,增加其对空气的反压力。两项目均已获多项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相关成果的论文也已发表。
  在10月23日举行的本次年会闭幕式上,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刘桔、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宇、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印杰、科技部科普处处长邱成利,以及教育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专家工作组的多位专家等出席,为获奖同学颁奖。我校副校长陈以一与下一届年会承办高校中国农业大学领导进行了会旗交接。长江学者、我校土木工程学院李杰教授,我校校友、上海寰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谢晓,应邀作创新主题发言,勉励青年学子要敢于创新、坚持创新实践。

      据介绍,“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教育部第一次在国家层面实施的、直接面向本科生立项的创新训练项目,旨在带动广大学生在本科阶段进行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一计划2006年在包括我校在内的部分高校试点,2007年开始正式启动实施。目前,已在全国120所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及一部分有较强行业背景和特色的地方大学开展,成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覆盖面最广、影响最大的项目。五年来,国家直接资助学生项目累计达18234项,参与大学生达53360人。
  据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处长李茂国介绍,教育部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5年基础上,即将启动“十二五”期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新计划将在项目形式上有所拓展,从原来的“创新性实验”一个项目变为“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三个项目。由此,原来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也将扩展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记者了解到,我校现已构建起国家级、上海市级、校级、院级四级大学生创新体系,各级创新训练计划覆盖到了70%以上的学生。几年来的创新实践已显现效果,参加过各类创新训练计划的学生,创新意识、动手实践能力大大增强,一批批创新训练项目成果不断涌现,这些学生受到了研究生导师及用人单位的普遍青睐。
  会议期间,我校还特邀了上海市60余位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学生前来现场观摩。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