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至20日,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大连举行。我校选送的5件作品全部获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项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取得了总分300分的历史最好成绩,时隔8年再次捧得“优胜杯”。此外,竞赛主办单位还联合西安世园会设立了世园会专项竞赛,我校报送的作品在该项竞赛中也获得了全国特等奖1项和三等奖1项。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承办高校所在地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是国内著名高校和新闻媒体单位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自1989年创办以来,已连续举办12届,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本届“挑战杯”以“挑战青春、创新未来”为主题,共收到全国1935所高校的16976件学生作品,经过层层筛选,1252件作品以及港澳地区的55件作品进入终审决赛。
经过5天的激烈角逐,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晨谦等同学的《水质安全新卫士:一种用于水质毒性检测的多通道微生物传感器》(指导教师王学江)荣获竞赛特等奖;医学院康乐、任晓丹、李佳的《一种新型的腔镜手术腔内打结持针钳》(指导教师刘中民等),机械工程学院董亚宁等同学的《大学生短期支教路往何方?——以千里草助学计划项目的实证研究为例》(指导教师韩传峰等)获一等奖;汽车学院李檀、姜光普等同学的《转动的生命线——基于胎压监测的爆胎紧急充气系统》(指导教师侯永平)获二等奖;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曹含笑等同学的《地铁站人流组织措施调研及“水压式”评估方法初探》(指导教师孙澄宇)获三等奖。此外,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杨桐、魏维轩、支希的《“低碳出行新理念”——基于上海市的“租车式拼车”模式研究与推广》(指导教师诸大健)获世园会专项特等奖;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冯家琪等同学的《better street ,better life——迎世博街道的立体绿化改造》(指导教师董楠楠)获世园会专项三等奖。
![3 3](/_mediafile/tjnews/photos/images/2011/10/21/650/cidgstdqxb0pns0.jpg)
自2010年10月以来,我校先后进行了三轮项目选拔,经过校内赛、上海市赛、全国网上初评与复评的层层筛选,在学校各个院系报送的124件优秀作品中最终推选出5件作品参加全国决赛,作品内容涵盖了环境、医学、汽车、教育与管理、规划等多个学科领域。在备战过程中,学校还组成了由郭重庆院士领衔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指导,并组织中青年教师导师团,通过集中培训、专题授课、跟踪辅导等形式,对各参赛项目进行专题研究、系统完善,全面提高学生团队的竞赛水平。同时,学校还专门设立了“挑战杯”竞赛专项资助基金和奖励基金,为同学们的创新之旅保驾护航。
比赛期间,《中国青年报》、《文汇报》等媒体先后报道了我校参赛作品。华贸易货交易(青岛)有限公司还现场与我校获奖作品《一种新型的腔镜手术腔内打结持针钳》的作者康乐签署了技术转让协议意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