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视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视点 > 正文

“双一流”背景下贯通育人三环节

来源:   时间:2017-07-31  浏览:

熊晓梅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始终是高校的根本问题,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也再次成为榜首问题。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使命,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等职能都需要服务于人才培养职能。

当前,“双一流”建设正在高校火热进行中。一流大学有诸多标准,但归根结底,培养一流人才始终是一流大学之根本,大学将因一流人才而成为一流。因此,高校要在“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重新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才能让人才培养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三标准构建育人三环节

人才培养如此重要,那么大学究竟要培养怎样的人才?我认为至少要有以下三个基本标准:知识丰富、能力全面、价值观端正。

知识丰富,强调学生要具备“知识”,这是教育的最基本要求;能力全面,则强调学生会用“知识”,将知识激活,具备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沟通协作及创新创业等能力;价值观端正,则强调学生用好“知识”,将知识服务于国家、民族和人民。

以上三个标准就构成了人才培养的三个环节:传授知识是基础环节,人才培养始于此;能力培养是关键环节,大学教育不只是为学生“注满一桶水”,也不只是培养知识的复制者,而是要培养知识的创造者,要将学生的潜在能力转化为现实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价值观塑造是根本环节,大学所培养的学生要“为我所用”,要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不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掘墓者。若价值观塑造出现问题,人才培养的根本方向和根本意义也将失之偏颇。

因此,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就应打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塑造三个环节的节节贯通,齐头并进,而这就要求高校牢牢抓住“两个群体”,即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实现“三个统一”,即:“个性化”和“全面化”相统一、“人”和“才”相统一以及“教师”和“学生”相统一。

“人”的培养重于“才”

“个性化”和“全面化”相统一。所谓“个性化”,即是因材施教,差异化培养。高校要摒弃生产“定制品”的工业思维,树立培育“生长品”的生态思维,打破学生“接受—复制”的惯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发展”的思维方法,充分发掘学生潜能,使学生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

所谓“全面化”,则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及组织能力等,让学生既能成为专业型人才,也能是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在“第一课堂”之外,广泛开展“第二课堂”,让学生在人文活动、科技竞赛、社会实践以及志愿服务等舞台上拓视野、长才干。

坚持“人”和“才”相统一。人才有两个维度,一是“人”,二是“才”。长期以来,高校更多地关注于“才”的培养,却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人”的培养。大学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知识、有文化,更要有品行、有担当。有人说当代大学生是“精神的缺钙者”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人”的培养的弱化,这一问题也成为了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的焦点之一。

“人”的培养就是要让大学生具备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优良的道德品质,这需要学校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一方面要让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真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真理,并真正学懂学透;要让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充满信心、坚定信仰,并真正入脑入心。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作用,集聚广泛、普遍和深入的德育“场效应”,潜移默化地教育引导学生言行。

优秀教师就要“三兼顾”

立德树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要坚持“教师”和“学生”相统一。教师和学生是利益攸关的两方面,两者的价值取向高度一致。一所大学所拥有的教师水平将影响培养出怎样的学生,拥有怎样的教师就能办怎样的大学。

“用最优秀的人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三个“兼顾”:一是教学与科研兼顾。当前,部分教师角色定位偏离了主线,在科研与教学之间,片面追求科研数量,而教学积极性不高,投入时间和精力不足,科研与教学地位失衡,严重影响了学校基本职能的全面发挥与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教学工作站不稳脚跟,教学改革就不会有实质性突破,也就无法取得实效。因此需要教师将教学和科研作为“鸟之两翼”,互融互进,让教学与科研“两手都硬”;二是教人与育人兼顾。部分教师在教学与育人之间,重智育轻德育,只看重学生的学术贡献率、考研率等“数字”价值,而忽略了个人修养、精神内涵等“人格”价值,忽略了“传道”的教育本质。事实上,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人生的启迪者,育人是教师之天职;三是言传与身教兼顾。当前,个别教师单纯从个体角度确立价值目标,只追求索取而不讲奉献,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利益格局。还有个别教师言行失范,将讲台变成泄愤池,甚至向学生输出负能量,严重违背教师职业真谛。

师德——立师之本,教师要先“立己德”而后“树人德”。至于立德,首先要立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始终把“修身”作为第一准则,真正具备广博的师爱、强烈的师责和崇高的师品,真正肩负起“身为人师”和“行为人范”的职业使命。其次要立学术道德,始终把崇尚学术作为人生的第一追求,克服浮躁功利、贪图享受等不良风气,守住“为学”和“为人”之底线,加强学术修养,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提升学术境界。

人才培养是一个历久弥新之话题,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课题,我们需要不忘人才培养的“初心”,调动一切资源、凝聚一切力量,方能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作者熊晓梅,系东北大学党委书记)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7-07/31/content_483129.htm?div=-1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