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视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视点 > 正文

攸关孩子未来的起跑线该划在哪

来源:   时间:2014-11-11  浏览:

能否有效把握命运不但取决于是否努力,更取决于努力是否符合国家发展的方向,这才是一条真正攸关孩子未来的、不能输掉的“起跑线”。

■顾骏

有媒体报道,近日,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的魏琮泰、杨行同学和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的魏启泰同学,共捐出积攒10余年的50万元压岁钱,设立了“青春之光爱心专项基金”。据了解,这也是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下属首个由中小学生设立的慈善基金。该基金将用于资助特困家庭的中小学生和自闭症患儿,以及患有视力、听力和智力障碍的特殊儿童。目前,该基金首批资助了15名特困学生和15名特殊儿童。据悉,现年14岁的魏琮泰一人捐款25万元,由此成为沪上年龄最小的慈善专项基金主任。中小学生捐巨款,固然令人惊讶,14岁未成年人成为“慈善专项基金主任”,更引来媒体热议,褒贬不一。

对于这样的“新鲜事”,舆论把关注点过度集中于“中小学生哪来这许多钱”,质疑社会分化的严重程度,甚至过多计较“14岁基金主任能否胜任管理的重任”,实际上忽略了事件背后透露的一个重要信息:在许多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一味重视分数和排名,急于推进素质教育的专家一味怪罪现行体制“大象屁股推不动”的时候,有远见也有条件的家长已经自己动手来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报道中提到,魏琮泰、魏启泰两兄弟的父亲是一位企业家,他表示,“尽管孩子从小生活环境优越,但不希望他们养尊处优。”两兄弟的母亲也表示,“这些年他们一直在做慈善,雅安地震的时候捐衣服、捐书,碰到需要帮助的同学就捐班费。这次有机会成立专项基金,能系统地帮助其他孩子。”而公益领域的专家则推断,除了培养孩子关怀同伴的慈善意识之外,家长的初衷是“希望让孩子独立担任事务,培养未来领袖”。

在三名学生的善举见报的同一天,中国青年报刊登了来自河北邢台文联一位衡水中学学生家长的署名文章。这位家长直言,在他眼里,孩子成长的象征“无非是考上名牌大学,以期将来有好的就业和收入,当然由此可以更多地服务于社会。这就是我们把孩子送进衡水中学的唯一目的”,“有什么比让孩子多考点分数更加实在?又有什么比考上名牌大学更加令家长欣慰呢?”

这位家长的“唯分数论”是对是错,本文暂不作讨论,因为诚如他所言“衡水是河北省经济发展最落后的地方,对于那些想要摆脱相对贫困生活的学子而言,外界的聒噪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高考,改变自己命运的轨迹。”值得思虑的是,在2014年大学毕业生已高达727万,占同期新增劳动力将近50%,越来越多的人焦虑于“大学生就业比农民工还难”的时候,家长难道不怕孩子除了做习题什么都不会,除了分数什么都不懂,除了是名牌大学毕业生什么都不是,除了“好工作”或“高收入”什么价值观都没有吗?

坊间有传说,某世界著名高科技企业总裁回同样世界著名的母校演讲时,对充满期待的学弟学妹们说了三句话:“我是这所学校的校友,但我不以此为荣,因为我辍学了,但你们不用气馁,毕业之后至少可以为我打工。”诚然,考上名牌大学是寒门子弟转变人生轨迹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家长至少应该知道——仅仅名校出身已远远不够。因为通过不断学习而日益接近于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中国,已进入可学的越来越少、别人愿意让我们学的越来越少、可以买来消化吸收的越来越少,而需要我们自己创新尤其是原创的越来越多的全新阶段。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只会读书、做题、考试哪里还是时代需要的“人才”?身为“高考机器”,又如何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

确实,不是每个中小学生都能捐出几十万元,家庭环境千差万别是当今社会的现实。但知道综合素质的重要,力所能及地培养和开发孩子的爱心、责任感、管理能力、领袖气质等关乎他们一生的潜质,是家长应该具有的意识,而不能在离时代要求越来越远的时候,浑然不觉,还大声为这个距离叫好。

寒门子弟力图掌握自己命运的意愿和努力,永远值得尊重和鼓励,但家长和孩子都必须明白,时代潮流总是强于个人,能否有效把握命运不但取决于自己是否努力,更取决于自己的努力是否符合国家发展的方向,这才是一条真正攸关孩子未来的、不能输掉的“起跑线”。(作者系上海大学教授)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4-11/11/content_426053.htm?div=-1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