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视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视点 > 正文

学好数理化依然走遍天下都不怕

来源:   时间:2014-06-09  浏览:

高考

高考结束了,报考战役刚刚打响。每年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今年,什么专业最热门?

网上流行的报考手册,除了梳理专业就业前景以及薪酬待遇之外,更多地是对过去一段时间新闻热点进行梳理,随后打着热点事件旗号来吸引眼球。

以自然科学专业为例,与马航失联、嫦娥三号发射、雾霾席卷华北、转基因之争等事件在一起的字眼是航空航天、大气物理、生物制药等专业热的话题。

然而,大凡了解专业发展的人都知道,一个新闻事件可能会引爆某个相关领域的话题,但其真的“热”与“不热”,即所谓的就业和学术研究前景如何,则与其不完全挂钩。

在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胡瑞敏看来,我们不仅要选择与新闻热点事件密切相关的专业,更应该注重那些共性、基础的学科学习,比如信息技术对上述热点事件均具有重要影响,可提高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

从所谓热门专业和热门领域窥见其背后共性和基础的学科专业,才是王道。

本科选基础学科,打下良好的学术底色

与10年前不同,已经步入第六次科技革命前夜的人类社会,计算机专业也毋庸置疑成了基础学科。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李兵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目前的人类设备几乎都是数字化的。所谓数字化,就是使用了大量的微处理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嵌入式计算机。此外,人们在设计和生产这些设备的过程中,也会大量用到计算机。

当3D打印的字眼已经布满大街小巷,新科技改变的不只是人类生活,还有上层建筑,比如学科发展和科学方向。去年此间,中国科学院推出该院200多名院士、专家耗时1年多研制的《科技发展新态势与面向2020年的战略选择》,其中就明确提到,与实验科学、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这三种经典科研范式相比,大数据科学将成为一种全新的科研范式。

不过,针对这些不论是国家宏观层面上的部署,还是人才队伍培养的反应,似乎都不够及时。当时的报告就指出,目前中国在此方面的布局几近空白。就李兵所在的软件工程专业而言,未来5年内,每年仅国内市场在软件相关行业上的人才需求就高达80万,据估算,高端软件人才缺口达20万。

这并非是对基础学科的偏爱。在热门专业、热门学科俯拾皆是的科教界,越来越多潜心于学术的人意识到,本科阶段学习基础学科,能打下一个较好的学术底色,在学术道路上才能走得更远。

前段时间,第二届清华大学-浪潮集团计算地球科学青年人才基金授予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包庆、北京师范大学纪多颖、清华大学薛巍等5位杰出科学工作者青年人才奖项。有意思的是,在这个被用来鼓励培养交叉学科人才的奖项授予现场,几位获得者无一例外地表示,学好数理化,在学术道路上依然是走遍天下都不怕。

纪多颖就是本科学习物理专业,在读研阶段选择了地球系统方面的研究,他说:“学习好基础学科,对进行其他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这让一旁的薛巍十分“羡慕”。薛巍说:“我个人先学了电力,后来又到计算机系工作,再通过计算机系开始做地球系统模式的发展。但如果让我再选,我一定先学数学物理。”

胡瑞敏告诉本报记者,基础学科的培养是为将来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厚实的基础,为后面的深造作准备。如果学生将来希望留学或是做研究,选择基础学科更合适一些,像物理、数学专业的本科生在毕业时,读研的机会很多,比如,免试推荐中科院、清华等研究机构和大学,推荐到本系,以及生物、经济、教育、心理等专业。而如果从求职的角度来说,选择应用学科,机会更多一些。

要想成长得更快,必须同时注重基础和偏应用学科的学习

但是,“一个人想成长得更稳健、更快,必须同时注重基础学科和偏应用学科的学习”,比如,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有7名院士,其中5名是学数学出身,两名学物理出身,“没有学计算机起家的,这就说明同时注重基础学科的学习和应用学习的重要性”。

科技界最抓大众眼球的航空航天领域,也不乏本科修习基础学科者。比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陈善广就是一名数学专业学生,而在两弹一星事业的奠基人中,至少有周毓麟、郭柏灵两位从事数学的院士。

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助理教授祝辉林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数学专业一直以来都被看作是基础学科,但是近年来由于与计算机、信息安全、通讯保密、经济学、金融学、保险精算、物理学、力学、化学、生命科学、航空航天、天文学、海洋建模、勘探技术、模式识别等学科的交叉融合而受到青睐。

而这些“复合人才”的就业方向选择面比较宽,比如程序员、测试员、算法设计人员、军方工作人员或者商业公司的员工、网络和公安部门的职员、保险精算师、银行职员、金融证券公司员工、各类工程公司员工、理化生实验室科研人员、航空航天员工、天气预报和天文观测站人员、石油和海洋勘探员工,等等。

这就涉及另一个未来学科的发展趋势,交叉学科和交叉人才的备受青睐。而过去两年,不少重大科技新突破均源自学科之间的综合交叉融合。

例如,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10号飞船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嫦娥3号探测器成功实施月面软着陆,获得重要科技成果,中国成为全世界第三个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国家。空间科学取得的重大成果立足于空间天文学、空间物理学、空间化学、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心理学、材料科学、微重力学、气象学、大气科学、遥感技术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得益于众多学科的综合进步。

另有数据表明,在百年诺贝尔奖的奖项中,有41.02%的获奖者属于交叉学科。尤其在20世纪最后25年,95项自然科学奖中,交叉学科领域有45项,占获奖总数的47.4%。

胡瑞敏说,对学生来说,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不仅丰富了学生发展的多样性,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但同时需要学生具备更全面的综合素质。

大学一定要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学科交叉融合以及第六次科技革命带来的学科启示,是形成新的研究生长点和突破的重要途径。但是对本科生而言,是否应该继续以打好基础为要,值得考虑。

比如,一些所谓交叉专业,一般每样学一点,但是都不如原专业扎实,其实很尴尬。李兵以信息科学专业为例说,只是学一点数学,也学一点计算机,听起来专业名字很“高大上”,其实既没有数学的学生学得扎实,也没有计算机的学生学得深入,出去找工作,一般会说自己是学计算机的。

胡瑞敏建议,学生在报考专业时,需充分了解所选专业的学科结构,再根据自身情况确定是否适合该专业的学习,不要一味追求专业的社会热度,避免望名生义带来的后悔。

回归到人才培养的原点,如今的高校培养人才,一般都会考虑到学生的就业问题,开设课程的基础性和应用性都有侧重,即所谓“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归结起来实质就是知识、能力和素质3个方面的要求。

李兵说,作为人才的基本能力结构主要包括:获取新知识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综合创新能力、适应应变能力、工作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决策能力等。人才的基本素质结构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等。

大学课程的学习,则主要是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基本知识结构。同时,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概念,上过大学和没上过大学有什么不同?关键在于上述几个结构的构筑。这些结构搭建好了,即使未来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不相关,也能够通过快速的学习和训练适应工作要求。

正如嫦娥3号总指挥、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在回忆自己高考时的报考经历所说的,本来想学飞机专业,结果却被无线电专业录取了,后来又绕回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他对教育部门建言,高校尽量不要在学生入校之初就将其“定”在某一专业上,而对青年学生,他建议,不管学什么专业,在大学,一定要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了好的学习方法,走上社会就有再学习的本领,学什么都会很快。

http://zqb.cyol.com/html/2014-06/09/nw.D110000zgqnb_20140609_1-12.htm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