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视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视点 > 正文

切实提高政府“管”教育的水平

来源:   时间:2014-05-12  浏览: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那么,如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先要转变全能型政府的职能模式。这是因为治理与传统的行政管理不同,它是包括行政管理在内的多元社会主体参与的治理方式,强调建立新的治理结构、治理体系。其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锐意创新,从体制上创新、机制上创新、方式上创新。

就教育领域来说,教育现代化首先有赖于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当前,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管办评分离是基本要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可以在不同层面来理解,其中最具全局视野层面的,就是管办评分离的改革,因为它涉及到了教育中的方方面面和各个主体。

在“管办评分离”的改革中,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是上游,是基础性的,是首先需要改革的方面。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管理上的放权,将为办学和评价上的创新提供空间,牵一发而动全身。

首先,要理清“管”的内容。十八大召开和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最强调的就是两件事,即改进作风和转变职能。减少行政审批是转变职能的突破口,迄今中央政府已取消下放334项行政审批等事项。教育方面也在努力减少行政审批和转变职能。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强调,“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讲扩大和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落实和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就是要进一步体现中央向地方放权、政府向学校放权。这一改革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而这也必将解放和发展教育生产力,解放和增强教育活力。

其次,要改进“管”的方式。放权不是不管,而是要创新管理方式,更多运用法规、规划、标准、规则、财政、信息服务、事中和事后监管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等引导和支持学校发展。例如“标准”,今后要更多走向标准管理。过去,我们多以项目促发展,这种做法行之有效,今后仍要坚持。但今后更重要的是,要逐步走向标准化和以标准提升促发展。有人可能认为,现在教育经费增加了花不完,但其实一旦标准提高了,如办学条件标准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教师配置水平提高,可能经费马上不够用。例如“财政”,我们要运用财政杠杆,缩小义务教育学校间的差距。按照十八大所提出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要求,就要优化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结构,改进教育资源的配置规则与方式,进一步把教育资源配置的重点真正转向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这两个基本点上。

再其次,要以信息化带动“管”的现代化。教育管理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教育管理现代化的技术支撑。这方面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国家已建立国家教育考试招生与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成为招生“阳光工程”的关键支撑;高校学籍管理与学历认证信息化平台,成为高校学生管理与学历鉴别的重要工具;高校学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成为学生就业的支持平台。在中小学方面,已建立全国联网的校舍信息管理系统,每一栋建筑物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全部安装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一人一籍,籍随人走,动态监管,全程跟踪学籍异动。这些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为民众提供了更准确、更及时、更便捷的信息服务,也由此提高了教育决策和教育管理的水平。而开展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和建立教育决策支持服务系统,也将是大数据时代教育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作者系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4-05/12/content_416897.htm?div=-1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