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克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被再次强调。
教育为什么要改革?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改变教育的观念、体制、结构、模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当今世界,在科技与产业革命的推动下,正在向后工业文明转型,或者说是从以工业发展为主题向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转型。当今中国,正加速从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从被封锁变成不断扩大开放融入世界并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教育要实施全面系统的综合改革,才能跟上时代的进步。
从总体来说,综合改革首先是教育资源配置的改革,涉及各级、各类、各地的资源配置,旨在促进教育公平。其次是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创新培养模式,发展师资队伍,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再其次是管理体制改革,下放权力,加强监管,购买服务,加大省级统筹权,落实高校自主权,旨在激发教育活力。
就大学自身而言,改革必须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紧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个战略主题,从多个方面综合推进:
考试招生改革。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高敏感点。其本质是评价体系的改革,要通过科目、内容、形式、方法、机制等各个方面,合理包容个性发展的多样性和适应社会对各类人才需求的差异性。
培养模式改革。从灌输模式转变为以学为主、教学相长的新模式,从以听讲为主的学习发展为研讨、实践等多元化的学习,从以知识传绶为主的教育拓展到培养品德、知识、能力、体魄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教育,使学生各有特色地全面发展,使各校以各具特色的育人风格,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科研体制改革。改变科研与教学“两张皮”的状况,使大学科研自觉培育学生的国家需求意识和科学前沿意识,自觉培育学生的学术道德和科研诚信,自觉培育学生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培育学生实事求是、协同攻关的精神。因此,必须鼓励支持大学承担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学术前沿的创新研究,推进跨学科、跨学校及产学研协同创新,完善评价体系和机制,促进科研和教学结合,为人才培养提供创新实践的平台。
人事制度改革。优化学缘、层次、类型结构,统筹引进和培养,兼顾流动与稳定,为培养优秀人才而汇聚优秀人才,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以高尚品行、健全人格、丰富学识、勤朴作风、坚韧毅力、创新精神、谦和风范、积极心态、全球视野和家国情怀感染熏陶新的一代。
治理体系改革。就外部而言,要理顺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关系,尽快取消学校行政级别,改变其行政附属地位,还其本来身份,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就内部而言,要改进和加强党的领导,提高行政效率和扩大校务公开。特别是要通过学术委员会构建以教师为主体的学术治理体系,以及完善广大师生通过教代会、学代会参与民主管理的体系和机制,并引入有效的社会监督。
学科体制的改革。打破狭窄、封闭、僵化、分隔的状况,适应教学和科研改革,探索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方式,汇聚高水平人才以支撑高水平教学和科研。不久前教育部取消了重点学科评审,给了学校在学科发展上更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更重的发展责任。希望政府能以更大力度、更快速度为高校发展松绑、加油。
所有这些改革,都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破除头脑中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所有这些改革,都离不开一个要素,那就是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因为师生才是改革的主体。所有这些改革,都要围绕一条主线,立德树人,因为这是教改之本。(作者系南开大学校长)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4-03/19/content_414025.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