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记者从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到2020年浙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进入21世纪以来,浙江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超过45%。进入大众化阶段的浙江省高等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各类人才,较好的满足了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同时,浙江地处沿海,多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前列。快速增长的经济,尤其是对外贸易规模扩大、外商在浙投资和浙商对外投资规模扩张,均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提出了更为强烈的要求。
过去的五年里,浙江共招收的留学生人数已超过2.2万人,有20多所高校开展了对外汉语教学,8所高校与国外高校合作创办了11所海外孔子学院。
此次,浙江省教育厅发布的《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2010—2020年)》对未来10年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确定了发展目标:到2020年,初步建立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体系和运行机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据了解,到2020年,浙江高校留学生规模达到在校生数的4%;参与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的教师人数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一倍以上,争取国外科研项目数和经费支持额度在目前基础上增60%;在全球建设孔子学院的数量达到20所,并实现境外非汉语言专业办学机构零的突破;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也将增至10所以上……
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表示,教育国际化并非“西化”,在吸收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时,必须坚持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