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复旦、上外等高校分别在各自校区展开了“校园一日”活动,本市20余所二本院校也在建桥学院参加联合招生咨询会。为吸引到足够关注,大学各出奇招,同济第一次把平日不对外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一一开放。记者发现,在招生大战进入白热化后,家长和考生不仅仅满足于“进档不退”等承诺,而是更严格地考察起了学校的软硬件环境。
来自西南位育中学的高三学生小马最心仪同济,他也顺利拿到了该校30分的优惠加分。可是,究竟在建筑、城市规划和汽车等强势专业中选哪个,他有点拿不定主意。昨天,不仅由父母作陪,他还特地请来一位在高校工作的叔叔当“高参”,借着同济国家级实验室对外开放的机会,对各专业进行评估。在场的同济大学招办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学校只对外开放了校史馆、物理探索实验室、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展馆。
针对教育部提出的严控部属院校在本地招生比例的要求,记者获悉,本市各相关高校今年将通过自主招生等手段进行生源平衡,确保不会损害本市考生利益,部分高校甚至结合新的平行志愿填报法推出了全新招生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