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视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视点 > 正文

高校师生:以理性的方式表达爱国热情

来源:   时间:2008-04-21  浏览:

首都高校师生表示:以理性的方式表达爱国热情

北京奥运圣火在伦敦、巴黎等城市传递时遭遇“藏独”分子的捣乱破坏,西方一些国家政要纵容这种破坏活动并发表对华不友好言论,引起首都高校师生的强烈愤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召开座谈会,与会师生表示,要以理性的方式表达爱国热情,积极做好工作,更加刻苦学习,贡献奥运,报效祖国。

汉藏一家亲,拒绝奥运政治化

郑媛是北科大应用科学学院一名学生党员,她所在的党支部曾专题讨论过对“藏独”分子的看法。她说:“作为学生党员,我们应努力从思想上提高自己,不盲目采取一些不理智的行为。党支部的同学应该做好思想工作,以言行影响大家,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立志报效祖国,让世界看到中国人民的团结和智慧,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包容和开放。”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本科生何婧说,达赖问题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归根结底是统一还是分裂的问题。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当代大学生要有清醒的认识。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院教师程光泉几年前到过西藏,西藏的发展超乎他的想象。在拉萨,他看到藏民们住上了内地援建的二层藏式房屋,拉萨的中学建得也很好。他认为,针对某些海外媒体的不实报道,一定要看清事实。汉藏团结、各民族大团结才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我们问心无愧。

北师大教育技术学院06级本科生林子涵是一名国防生,家在成都。前段时间她收到成都同学的短信,描述“藏独”分子在成都的非法暴乱。她很担心家里的情况,打电话回家,父母说,成都很稳定。于是,她知道了不要随便相信流言,要相信政府。

清华大学核研院研三学生刘大年是来自贵州的藏族学生,曾经在西藏支教1年。刘大年说,“藏独”分子干扰奥运会根本不是宗教问题,而是政治问题,想把藏族同胞拉回到农奴时的状态。西方某些反华势力在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想利用西藏问题这张牌遏制中国发展,把西藏问题与奥运联系,将奥运政治化。刘大年曾经与家乡的很多亲朋好友交流过,他们是很支持政府的,对达赖的面目认识得很清楚。

北大学生会主席、外国语学院本科生高翔认为,奥运火炬在全球的传递令所有人感到愉悦、振奋,不应该将政治因素掺杂其中,不要把西藏问题和奥运会扯在一起,一定要把体育和政治分开。

北大法学院本科生黄敏认为,少数别有用心的“藏独”分子破坏火炬传递,并使用暴力手段进行干扰,这既是对象征和平友好的圣火传递仪式的玷污,更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严重亵渎。世界人民不会答应,中国人民不会答应,西藏人民更不会答应。

在座谈会上,北大党委副书记张彦希望北大青年要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用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方法、发展的思维、务实的态度,正确看待奥运政治化问题和西藏问题,努力将爱国主义热情转化为服务奥运、奉献奥运的实际行动,为把北京奥运会办成历史上最成功的一届奥运会作出当代青年应有的贡献。

建设好祖国,就是最好的爱国

爱国热情该如何理性地表达?广大师生各抒己见,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命运的关切,是所有师生的出发点。

思考如何爱国,就要先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有强认为,爱国的关键在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当前是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如何维护这样的局势,办好奥运会,让全世界人民看到中国人开放、自信的精神面貌,看到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取得的重大成就,看到奥运精神在我们国家扎根,这才是真正的爱国。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寇宇也表达了自己对爱国的理解:“爱国需要智慧和远见,需要把国家的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保证我国的和平发展、稳定和谐。理性是我们最好的爱国态度。”

对于理性表达爱国热情的观点,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06级本科生曹冰十分认同,他说:“看到巴黎的中国留学生用文明的方式,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欢迎大家到北京,这种理性的态度值得我们每一个大学生学习。”

北京工业大学学生则表示,他们将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学习的动力。环能学院博士生严庆说:“作为一名研究生,我要努力学习知识和进行科研实践,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助力,以此抵抗反华势力。”数理学院学生刘卫说:“我今年大三,现在正处于人生抉择的关键阶段,我要努力学习,在报效祖国中实现我的人生理想。”

在人民大学的座谈会上,许多同学也表达了爱国绝不能偏激发泄的想法。公共管理学院2007级硕士生胡伶说:“作为年轻大学生,表达爱国热情应更加理性。奥运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非常重要的机遇,是展示我们的好机会,我们要敞开自己的胸怀,崇尚和平、和谐的理念。”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郑萼说:“师生应对党和政府充分信任,要清醒、冷静、有序、依法地做事,将爱国热情体现到日常学习、工作、实践中,选择最好的方式报效祖国。”

北科大学生艾克拜尔·阿不拉是一名维吾尔族学生,享受着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各种好政策。他说:“不论遇到什么问题,我们都要坚信党和国家能够处理好目前的问题。我们爱国的方式就是好好学习,建设国家。”北工大大二学生裴佳瑢表示,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在大学校园里,也有各民族的同学。“我们会更加珍视各民族同学之间的珍贵友情,用和谐融洽让西方媒体的歪曲报道不攻自破。”她说。

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张革说:“同学们要认识到,我们应该做的是推动国家根本利益的实现,通过点滴行动展现我国‘开放、自信、团结’的大国形象,将我们的爱国热情具体化,转化为合理适度的爱国行动。”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