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8月24日电(梁健敏 薛冰 陆文娟) 记者昨日获悉,这个暑假里,广州大学土木学院院长张俊平教授带领着他的师生项目组冒酷暑对猎德大桥进行“全桥模型试验”,并将于下月提出优化方案以指导工程后期的施工控制问题。
据《信息时报》报道,猎德大桥是独塔双索面自锚式悬索大桥,建成后将与广州新电视塔、珠江新城双子塔构成广州的标志,该桥索塔高度130米,主跨跨度219米,是国内首座采用空间缆索的自锚式悬索桥,在同类桥梁中属国内第一、全球第二大桥,工程造价约为3亿元,将于明年年底竣工。
去年底,广州大学及华南理工大学击败同济大学、中南大学等6家科研院,成功竞标获得“全桥模型试验”以及“索塔模型试验”的研究。为此,广州大学项目组在实验室内按照实际设计桥体10∶1比例建造出猎德大桥“全桥试验模型”:近50米长的桥面、10米高的索塔,2条拳头大的拉索、28条吊索、数台精密的检测仪器。据介绍,这可能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大桥工程试验模型。
项目重点是对大桥吊索张拉方法进行优化研究。原设计的吊索张拉次数较多,施工较为繁琐。经过研究团队的试验后,可以把张拉次数减少,这将使受力更安全,成桥更合理,有助于工期的缩短。
参与研究的黄海云老师说,每天要进行无数次繁复的试验,单是报告初稿就达数百页。而对于参与项目的学生而言,这样难得的实操机会让他们感觉“非常幸福”。